方红艳:为繁荣上海故事园地做力所能及之事

  经上海民协七届九次常务理事会审定通过,李小玲、石圆圆、尹笑非、李诗忆、李浠、方红艳、张红维、鲁守华、何玉玮、李士忠等十位会员被评为2022年度优秀会员。近期陆续推出他们的介绍,以期有更多会员助力协会工作,为上海民间文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共创佳绩。

  

  方红艳,《上海故事》主编、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散文、报告文学创作,作品曾被《新华文摘》《中外书摘》《散文·海外版》等转载并获奖。

  

  01

  策划开展品牌故事活动,提升故事影响力和传播力

  “上海故事汇”是群艺馆和民协联手打造的故事活动品牌,2022年因疫情停讲了大半年。想到2022年正好是故事汇开讲十周年,疫情结束后,我便寻思利用这个契机,举办一场十周年庆典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于是,写方案走流程,在得到领导肯定和支持后,就庆典的活动形式、节目内容、氛围营造、展板制作、媒体宣传、线上预约、场地疫情防控措施等各个环节与相关人员一一沟通落实。10月2日国庆期间,“上海故事汇”十周年庆典活动成功举办,吸引了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十年间,228场“上海故事汇”,讲演了800多个故事,累计观众达10万人次。每场故事汇的开讲,事先我都会和主持人葛明铭老师沟通,确定故事内容,制作宣传折页,发布微信预告,确保每场活动顺利开讲。

  “倾听上海——上海市故事大赛”自首届举办以来,也迎来了十周年,2022年初,我草拟了“倾听上海——第三届故事大赛”活动方案,主动联络协调各主承办单位,确定大赛的相关事宜。由于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经与中国故事基地郁林兴老师反复商讨,报请各级领导,6月初大赛正式启动,10月28日,在中国故事村枫泾镇新义村举办成果发布会。大赛评选出36篇“优秀故事作品”、8位“上海市优秀故事员”、3家单位获评优秀组织奖。《上海故事》以特刊的形式结集出版了36篇优秀故事作品。“倾听上海”故事大赛发掘了一批优秀的故事创作者和讲演者,也让故事为上海城市发展留下美好的过往。

  

  02

  整合资源,举办故事培训班,推动全市范围主题故事巡讲

  2017年8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海故事》准备出版神话故事增刊,我和编辑部讨论,决定邀请全国优秀作者来上海召开“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故事培训班”,同时邀请民协的故事讲演者共同参加。文联副主席沈文忠、群艺馆领导和民协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三位在神话学、民俗学、故事创作方面具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为来自全国10个省市及本市29位优秀故事创作和讲演者讲授了神话知识。为期4天的培训,让创作和讲演两个领域的故事家充分交流,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为进一步推广优秀神话故事,我积极争取群艺馆公共文化配送资源,开展创世神话主题故事配送项目,联系主讲团队葛明铭老师,从故事家近期创作的创世神话故事和《上海故事》创世神话故事专辑中精选一组故事,作为“创世神话进社区”巡讲的基本篇,在全市16个区展开了20场主题故事巡讲,效果良好。随后每年我都会协调开展主题故事配送项目,分别由葛明铭和张红玉老师带队,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场)、“故事党课”(10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场)等6大主题,100场巡讲,为更多民协故事家讲好上海故事搭建了展示平台,让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波澜壮阔的红色往事,通过讲故事这一传统文化,在上海市民中得到广泛传播。

  03

  与外省市民协开展合作交流,挖掘培养故事新人

  连续参加4届浙江省民间故事会大赛的改稿会,和故事作者面对面交流,从创作的角度对故事的选材、立意、情节、语言等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进行点评。先后参加“第八届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江西省“听故事见江西——故事创作征文”、“爱上科同——首届全国乡村故事会征文”等评审工作。和《山海经》杂志社共同主办“首届‘吴文昶’杯全国故事征文大赛”、“首届‘富春杯’浙江青年故事会大赛”。与江苏《野马渡》杂志开展故事沙龙交流等活动。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整合多方资源,挖掘各类大赛中上海地区涌现出的故事新人,将大学老师、高校在校生、电台主持人、话剧中心演员等,吸纳到故事创作和讲演队伍中,为繁荣上海故事园地添砖加瓦。

  

  (来源:上海民间文艺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