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消耗的时间,对于目标而言是投资而非消费,属于机会成本
在校学习时,如果你发现自己很努力成绩却不如意时,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不一样。
我的一位同事描述她儿子的做法,是早起增加了运动,提升的精力值让他一路领先,大学未毕业就考上了直博。
在生活中,米歇尔在《成为》这本书中回顾,自己遇到照顾孩子和自己工作的冲突,解决问题咨询专家给出的建议是,每天早起1小时,去健身房运动。
他们俩位给我的启示,是在追求目标的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困境,重要的不是困境是什么,而是自己如何站在更高维度去面对,高效解决问题,让自己在竞争中胜出。
最近,女儿为医考而竭尽全力。
每天下班,她都会拖着疲惫去自习室再学上3小时。
昨天,我下班回家时,意外地看见她居然出现在家里,原来是因为久坐引起的腰痛,不得不休息了。
我看她举着手机,屏幕里的内容不是考题,而是一个小游戏,过一会儿又换成一篇小说。
我问:“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吗?“
女儿眼里忽然闪出了几个小亮点,有了表情,立刻拿书躺到沙发上,刷起题来。
我看着她,心里不禁有个疑惑:
酸痛不就是意味着血液不通畅,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身体感觉疲惫,精力不足吗?
当下最好紧的事,是解决新陈代谢问题,用运动来提升体能吗?
女儿为什么对此视而不见,反而宁可花更多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量呢?
这就是被称为按照熟悉的、固有的和习惯的模式,做出决策的感性思考吗?
我想,做出继续学习决策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一是没有习惯,懒得开始。
二是觉得浪费时间,考期将近,时间余额不足,运动还得花时间和精力。
三是结束后还要换洗,休整,很是麻烦。
综合起来就是一点,时间用来运动,不如用来学习,更有利于实现目标。
我想,这是对机会成本有认知偏差。
所谓的机会成本,是指同一时间内,只能做一件事,如果做了A,就得放下B,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时,B对于A来说,就是机会成本。
比如,30分钟里,如果运动了,就不能学习,那么运动就是学习的机会成本。
在面临这样的困境时,我们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一是要根据核心目标而定。
二是要看机会成本是否有助于目标实现。
如果有帮助,那么这个机会成本,对于目标而言,则是重要却不紧急的事,需要耐心,延迟满足。
因为运动的好处有多种,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令人心情愉快。虽然它与刷题直接提升学习成绩不同,但却能像充电器为手机补充电量一样,让自己保持持续的动力,高效学习,相对低效而言,是节省了时间。
从这个角度上理解,运动所花费的时间,对于考试而言,是非常划算的投资,而非消费。
运动是相对于静止而言的,它的种类很多,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五花八门,选择一套个性化的专属方案,可能需要费一番功夫。
那么我推荐下面三种简单运动,从启动、坚持到助力,你不妨尝试着做一下:
一是由静到动的微运动,每次1-3分钟,就是从久坐变成每隔25分钟站立起来,简单活动,像往静止的湖面扔块石头,激起一圈圈的涟渏。
二是由慢走到快走,摆开双臂,大步向前,据了解,这是燃烧脂肪效率最高的运动,不仅能减肥,还能加速代谢,提升体能。这可借上下班时间练习,一举两得。
三是间歇性的高强度运动,即HIIT运动,可跑5分钟+走1分钟组合,持续25分钟的效果,相当于中等强度运动的41分钟,是不是特别划算。
杨雯说:“我们在遇到竞争对手比自己强大时,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是增加学习时间做得更优秀,而是要站在更高维度上解决问题。只有我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采取实际行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时,才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就是说,为了取得预期的考试成绩,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是正确的。
但这段旅程充满着变数,有时会轻松愉快,高歌猛进,有时则会因工作量增加、睡眠不好或者生病等意外,导致精力不足。
咬牙坚持,用拉长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是一种方法,可是这种方法效率较低。
我们不如更新观念,增强运动的维度,站在健康的高度,延迟满足继续学习的冲动,停下来去运动吧~
虽然这样会减少了学习时间,令人有些遗憾,但相信提升的学习效率,会让你更加满足。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谚语背后阐述的就是延迟满足这个道理。
希望这个古老的智慧,能够助力女儿冷静面对精力不足、体能下降的考验,用运动的方式积极面对,助力考试顺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