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国家安全教育日|沉浸式学习反恐知识
4.15国家安全教育日
国家安全小知识
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国
/家
/安
/全
人
/人
/有
/责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确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
4月14日,巴中中院联合市教育体育局、市公安局深入恩阳区实验中学开展2023年巴中市“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反恐怖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安全防范内容和反恐法律基础知识进行普法教育。
市中院刑庭法官助理巩权斌作“共筑反恐防线 守护美好校园”反恐宣传主题讲座,广泛宣传如何识别暴恐行为、识别恐怖袭击嫌疑人,如何防范规避暴恐危险、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如何应对暴恐袭击等基础实用知识。
巴中市公安局恩阳区分局开展反恐防暴应急演练
恩阳实验中学师生在反恐防暴横幅上签字
活动现场发放《公民反恐防范手册》200余份,并对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及推广,进一步增强了师生“识恐、防恐、反恐”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推动国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反恐小知识
什么是恐怖活动?
一、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活动的。
二、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或者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的。
三、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
四、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的。
五、其他恐怖活动。
常见的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一、常规手段
(一)袭击
1.刀斧砍杀恐怖袭击: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刀斧砍杀无辜群众。
2.驾车冲撞恐怖袭击:驾驶机动车冲撞碾轧无辜群众。
3.纵火焚烧恐怖袭击:使用汽油、柴油等易燃物品对交通工具、建筑物实施纵火焚烧。
4.炸弹爆炸恐怖袭击: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5.枪击恐怖袭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二)劫持
劫持人以及劫持车辆、船、飞机等。
(三)破坏
纵火破坏及破坏电力、交通、通信、供气供水设施等。
二、非常规手段
(一)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二)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制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三)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四)网络恐怖袭击:利用网络散布恐怖信息、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国家对恐怖主义的立场?
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依法取缔恐怖活动组织,对任何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为恐怖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国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作出妥协,不向任何恐怖活动人员提供庇护或者给予难民地位。
生活中如何配合实施《反恐法》?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
□及时向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报告可疑情况
■自觉配合安全检查
□不传播、观看暴恐音视频
■关于恐怖主义案事件不造谣、不传谣
□不随意上传恐怖活动现场照片和视频
……
如何识别恐怖袭击嫌疑人?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
一、神情异常。神情恐慌,说话支支吾吾,东张西望。
二、着装异常。穿着打扮与普通人明显不同,服装奇异。
三、物品异常。携带管制刀具、斧头以及类似爆炸物等危险物品。
四、行为异常。反复在商场、医院、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党政机关办公区附近逡巡观察。
五、貌似嫌疑。长相疑似被通缉的嫌疑人。
发现恐怖袭击嫌疑人怎么办?
一、保持镇静。不要引起对方警觉。
二、迅速报警。直接拨打110,反映可疑情况。
三、牢记特征。尽可能记住嫌疑人及交往人员体貌特征,在确保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可用手机对人和物品进行拍照。
四、确保安全。做好自身保护,防止被嫌疑人发觉。
文稿:巩权斌
原标题:《4.15国家安全教育日|沉浸式学习反恐知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