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当“又高又新”示范先行区

  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争当“又高又新”示范先行区

  发展概述

  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成立于1999年,位于焦作中心城区的南部;大沙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生态优美、风景秀丽,城在景中、景在城中,距离郑州高速车程不到40分钟,地理优势、区位优势鲜明独特;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2015年被批准为国家高新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四星级产业示范基地,建有国家级孵化器,2016年被评为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2022年成功获批国家创新积分制试点单位和国家级创新产业集群。

  图片

  焦作高新区“以企招商”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招大引强,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树勋 摄

  高新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新区发展“又高又新”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到高新区调研时指示精神,坚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

  高新区争先进位,在“中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中名列第80位。“双创”特色载体高分通过国家验收,累计获得专项支持资金4700万元;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2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焦作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储能装置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上榜;2022年超额完成科研助理岗工作,受到科技部点赞。

  图片

  1月28日,示范区参加全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集中开工23个项目、总投资58亿元。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树勋 摄

  高新区示范引领,在全省科技创新中做好排头兵。焦作智慧岛扬帆起航;是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连续两年被省通报表扬,在全省高新区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连续两年获评“河南省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获省“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先进登记处”称号;荣获“全省科技系统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优秀组织奖”。

  高新区树立标杆,在全市创新驱动中做好领头雁。实验室技术装配体验中心项目获得科技部火炬中心充分认可,全国实验室技术专业委员会扎根这里;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落户这里;中关村天合(焦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转化加速;发明专利近五年来占到焦作市的一半以上;科技创新考核9项指标连年保持第一;科技型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院士博士工作站数量占到焦作市的一半以上。天宝桓祥获批河南省“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是全市全年唯一通过的中原英才项目。

  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以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引领示范区全面发展,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省、市“十大战略”,瞄准“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早日跨入百强国家高新区”目标,擘画新画卷,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业绩。

  图片

  焦作智慧岛引领全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树勋 摄

  图片

  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金元 摄

  项目建设 “三个一批”提速增效

  滚动实施“三个一批”。实行“五个一”项目分包制度,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例会等推进机制,协调解决问题,搭建“绿色通道”,优化用工、用能等要素服务供给,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达效。纳入省督导的16个“三个一批”项目,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投产率、投产项目达效率分别为100%、70%、100%。

  加快实施重点项目。2022年,8个省重点项目、16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187.4%、190.02%,均超时间进度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91个区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灾后重建取得积极进展,重建项目竣工投用27个。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0个,总投资2.1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7197万元。

  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强化工业有效投资,实施中轴智能制造产业园、天宝桓祥年产十万克拉宝石级人造钻石生产线、明仁年产3亿瓶苏打水生产线等工业转型升级项目50个,33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112.8亿元。2022年,工业投资完成19.8亿元,其中技改投资10.2亿元,占工业投资的51.6%。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神州路贯通、民主路南延及大沙河桥等重点工程推进顺利;城中村改造工程84栋楼主体封顶,46栋楼4148套安置房即将交付使用。投入资金2亿元,完成新河应急度汛、山阳河开挖、怀玉河贯通等一大批“里子”工程,城区防汛排涝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加强专项债项目管理。谋划专项债项目19个,总投资123.6亿元。其中,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域幼儿园、智慧岛、鑫河社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5个项目已成功发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签约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42个,总投资332.76亿元。总投资20亿元的恒富培育钻石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0.8亿元的天宝超硬材料智慧谷项目、总投资5.26亿元的年产5000吨中药饮片现代化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开工。2022年“三个一批”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77.36亿元,获评全市招商引资“三个一批”先进单位。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见效,落实各类政策性资金3.4亿元。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企业反映问题诉求事项直办机制,组织政企早餐会、企业家座谈会,进一步畅通了问题反映渠道。全区政务服务800余个事项实现“全省通办”,平均办事环节由5个压减到3.8个。

  图片

  民主路跨大沙河桥加紧施工。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金元 摄

  图片

  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金元 摄

  图片

  中轴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凸轮轴生产领跑全球。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树勋 摄

  主导产业“又高又新”集群带动

  坚持产业为先,一心一意发展实体经济,推进经济实力持续提升。

  工业集群龙头拉动。围绕打造“311”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三个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依托蒙牛、明仁、卓立等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式布局、集群发展。蒙牛(焦作)产业集群成为蒙牛总部(内蒙古)外最大乳制品生产加工基地,集群收入过百亿,成为“中原乳都”的核心基地;明仁医药集群为全国最大的苏打水生产销售基地,医药制品销量持续扩大;卓立膜材料为全国最大生产基地。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速克服疫情影响,逆势增长、抢得先机。

  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每年以8%的速度新增市场主体,总数达1.3万户;“个转企”培育库在库大个体152个;“四上”企业总数达210家;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总数6家,卓立膜材料有望率先上市。中煤特钢、钰欣机械等7家企业入选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迈科冶金入选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蒙牛、科瑞森入围河南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名单;卓立膜材料质量管理经验获评河南省质量标杆;科瑞森、天宝桓祥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示范企业和产品。

  数字转型提速提升。蒙牛焦作智慧工厂为省首批新基建项目,为全国乳业数字化生产线标杆;数字经济产业园的焦作市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大数据平台项目、科瑞森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项目入选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中轴5G全连接智能工厂等8个项目入选河南省5G项目;千年冷链公司定制保鲜柜开发应用、明仁天然药物公司全数字化体系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等项目入选2022年河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模式示范项目。

  生产性服务业提质。积极培育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原工业设计城搭建3D打印公共服务中心、始豫设计工作室,入驻设计类企业80余家,举办创新设计活动近百场,成交设计案例超千次。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科瑞森被评为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大型智能化装备实现远程交付。依托创基智谷等园区,实施“引金入区”工程,引进私募基金10只、规模107.4亿元。

  图片

  名仁苏打水项目持续增加投入,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全国第一。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树勋 摄

  图片

  蒙牛焦作智慧工厂项目全面投产,打造全国乳制品智慧生产新标杆。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树勋 摄

  科技创新“特色区中园”矩阵推动

  中原工业设计城融合发展,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创新发展,焦作智慧岛起步发展……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树起来的科技综合体”出彩中原;

  实验室技术装配体验中心一期建设完成,集合上下游机构和企业200余家,与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合作发布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国家高新区新名片……

  一区:高新区;区中园: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焦作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创基智谷、科技总部新城、中德福通产业园区等科技创新综合体。

  “区中园”培育创新主体。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库,加强专题培训、精准辅导,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2022年培育创新龙头企业2家、瞪羚企业2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6家,认定省级科技小院1家、科普教育基地1家,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3个、省级项目4个。

  “区中园”建设创新载体。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等6个科技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建成投用面积42万平方米,进驻焦作智慧岛、中关村天合(焦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等各类服务机构70余家,入驻企业(团队)800余家。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分别入选省级中介服务园区、省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名单。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成功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区中园”建设创新平台。仅2022年就有4家企业入选首批河南省中试基地重点培育单位。天宝桓祥、明仁、百仑斯与高校合作建设的3家重点实验室投入运行。六面顶超高压合成装备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获评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组织特光照明等5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4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区中园”引育创新人才。加大吸引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71名、高校毕业生497名,兑现扶持奖励资金、生活补贴1990余万元。总投资5亿元,正在建设人才公寓1060套,2023年6月份可建成投用660套。天宝桓祥公司田永平被评为我市唯一一个“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树勋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