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曾三次到访此楼,因为一人,该楼荣获天下第一楼美誉

  随着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广泛传播,这座矗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也开始名驰宇宙,拥有了“天下第一楼”的美誉。但是你知道吗?范仲淹当时其实并没有见过岳阳楼,而是看图作文的,而且这岳阳楼背后还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据史料的记载,岳阳楼最初是作为军事设施而存在的 ,是东汉末年东吴大将鲁肃操练检阅水军的地方。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岳阳楼这才失去它的军事价值,成为了观赏楼。再之后,经过诗仙李白的极力推荐打卡,留了“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对联在门廊的柱子上,岳阳楼开始渐渐走红。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而诗圣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一出,岳阳楼就又开始有了灵魂,不再是简单的一座建筑了,开始和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思想融合在了一起,进一步升华了。

  不过岳阳楼的巅峰还是在接下来的宋朝,因为范仲淹的那篇《岳阳楼记》,但从某个角度来说,又不是范仲淹,而是他的好友,滕宗谅。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滕宗谅和岳阳楼之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公元1042年,西夏大举进攻北宋,北宋大将葛怀敏兵败定州,朝野一片哗然。为阻止西夏大军的入侵,镇守在泾州的滕宗谅率军拼死抵抗,最后有惊无险,算是拼了个惨胜,事后为了犒劳三军将士,抚恤他们的儿女家人,滕宗谅挪用了公款,遭人弹劾被贬岳州,心里那叫一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一日,郁闷的滕宗谅打算去岳阳楼上转转,欣赏下洞庭湖的美景,或许能让自己心情好些,可刚出门没多远就遇到了一喝醉酒的老汉拦住了自己的去路,还大声嚷嚷:“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这当官的坐轿子腿不疼,我老汉双脚走路腿疼,在这歇一歇又碍着你们的事了?”滕宗谅见老汉虽衣衫破旧却气质不凡,料想定非常人,于是赶忙请他上轿,说要带他去医腿,老汉也不客气,直接就钻进了他的官轿。

  就这样,老汉坐着轿子在前面,滕宗谅走在后面,一前一后来到了医馆。可到了地方当滕宗谅请老汉下轿时却傻眼了,轿内竟空无一人,只有一把折扇,上面还写有几行字“与人同得之,谓道,与人同有之谓得,有道有德,政通人和。”落款是“京兆回道人”。滕宗谅心想,这意思是让我当个好官啊,于是以此为鉴,时刻鞭策自己,秉公执法,清正廉明,仅一年的功夫,就将岳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好景不长,没几年滕宗谅的妻子就身患重病了,弥留之际又好巧不巧来人报告说治下刮起了一阵怪风,将好些树木连根拔起,砸毁了数百间房屋,旋风过后又下起了冰雹,砸坏了数百亩的秧苗。滕宗谅听罢,赶忙吩咐儿女照顾妻子,自己则带人匆匆赶去救灾了。过了整整三天,滕宗谅这才从救灾现场赶回来,可此时的妻子早已撒手人寰了。

  就在滕宗谅伤心不已之际,一老道突然出现在了他面前,说:“大人放心,夫人并无大碍,贫道有起死回生之术。”说罢就施起了法,果然没多久,夫人就睁开了双眼,最后竟从病榻上站了起来。夫妻二人纷纷跪地道谢,可再抬头时却发现老道早已不见,而地上又出现了一把折扇,上面依旧有字:“孺子可教,有道有德,可喜可贺。”落款为“京兆二口仙”。

  二口不是念吕吗?难道是仙人吕洞宾显灵救了自己的妻子?自己有道有得,这才引得神仙救自己妻子一命,感激之余,滕宗谅更加坚信自己之前的判断,要一心做个好官,造福一方百姓。

  

  没多久,滕宗谅又干了一件千古留名的大好事,那就是重修了岳阳楼。

  历经了八百多年的岳阳楼此时已经是破败不堪了,滕宗谅决定修复它,可钱从哪里来呢?公款肯定是不能够再挪用了,从百姓口袋里掏?明显也行不通。怎么办呢?苦思冥想了几日之后终于有了主意,让那些个老赖来出。

  滕宗谅先是找到这些债主,问他们能否把多年的坏账捐给衙门呢?债主们心想,反正这钱也要不回来,现在算捐出去给衙门,好歹名声有了,这生意可以有。紧接着,滕宗谅又找到那些个老赖,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本来就是他们理亏,再加上怕得罪官府,所以很快就将欠的钱给还上了。如此一来,缺钱的问题就完美地解决了。

  钱到位之后,项目很快就开工了,工程一切进展得都很顺利,可到最后封顶的时候麻烦又来了。

  

  原来滕宗谅请了能工巧匠打造了一个创意十足的楼顶,远看就像是一个战盔,近看则是层层相叠的如意斗拱,这在当时绝对是前无古人的设计,可封顶的时候却发现安装不上去,就好比现在的模块化建房一样,但当时没大型的机械设备,做好的楼顶弄不到城楼上去。

  就在滕宗谅一筹莫展之际,老道又出现了,手指一掐,口诀一念,做好的楼顶竟从地上缓缓上升,最后稳稳当当地落在了岳阳楼的支柱上。至此,封顶成功。

  正当滕宗谅要感谢老道一番的时候,发现又没人影了,不过这次倒没留下折扇。

  

  修缮之后的岳阳楼重现当年风采,滕宗谅请人绘制了一幅以岳阳楼为主题的《洞庭晚秋图》,派人送给好友范仲淹,请他写篇文章纪念下岳阳楼。

  当时的范仲淹正经历着一生中的至暗时刻,新政改革失败,自己被贬,身心疲惫,所以当他展开画卷后不由得有感而发,提笔一挥而就,名垂青史的《岳阳楼记》就此诞生了。

  好马配好鞍,名楼配名记,伴随着《岳阳楼记》的广为流传,岳阳楼正式登上了“天下第一楼”的宝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