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心 援疆情》——“天使在天山”
同心捧月照天山 砥砺奋进铸华章
三年的时间
第十批济宁援疆医疗队
奋斗在英吉沙这片热土上
用精湛的医术解除了患者的病痛
给他们送去健康的体魄
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着重重困难
给这里带来健康的理念
用他们的医者仁心温暖着身边的人
【望闻问切 究病根】
深入实地考察分析,
全面提升医疗环境与硬件设备
2020年初,第十批济宁援疆医疗队入疆,接过了医疗对口支援新疆的“接力棒”。进疆后,面临的局面就是英吉沙县卫生健康工作整体实力不强、服务能力薄弱、群众就医诉求较多。“强基层”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完善提高英吉沙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三年来,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共投入援疆资金13689万元,不断提升英吉沙县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各族群众撑起了健康“保护伞”。
匠心打造精品
为提升基层卫生院医疗条件,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投资417万元的芒辛镇卫生院改造升级项目于2021年4月启动,2022年8月就已大部分竣工投入使用。如今的卫生院焕然一新,院门及门前大桥进行了拓宽,院内绿意盎然,行走其间如同漫步绿地公园,职工餐厅窗明几净,新建国医堂古色古香,诊区弥漫着一股悠悠的中草药香,中医特色馆已经成为英吉沙县乡镇卫生院的标杆科室。
“英吉沙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总投资6亿元,基础设施建设5亿元,其中援疆资金1.3亿元、占地156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000张,是“十四五”山东援疆单体最大、投资最多的民生项目。目前新院区的主体建筑部分已经基本落成,计划2023年4月下寻投入使用。随着新院区的落成,全新的英吉沙县人民医院将成为南疆地区县级医院医疗新高地。
【对症下药 见成效】
全学科全面介入 “组团式”医疗援疆
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根据英吉沙县具体医疗情况,组织派遣了各个专业科室的行业精英大夫,专业涉及医疗、护理、院感、后勤管理、人事、财务、信息化、应急管理等等。通过“组团式”医疗,不仅全面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更是扭转了英吉沙县诊疗不全面、科研不足的现状。
“石榴籽”志愿者活动
按照省指挥部“石榴籽”志愿者活动要求,援疆医疗队采用下乡义诊、卫生院巡诊、上门服务、医疗物资捐赠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进行内外妇儿专业诊疗、血压、血糖常规检查,在购置查体专用车后进行必要的心电图、胸片、超声检查等,做到了援疆优质医疗资源的落实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省级医疗专家诊疗。
【倾囊相授 青出于蓝】
“青蓝工程”见成效 师徒情深薪火传
济宁市援疆医疗队针对英吉沙县人民医院人才匮乏、专业技能薄弱等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医疗援疆“青蓝工程”,筛选出有培养潜力的医疗业务骨干,改变过去“输血式”为“造血输血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1+1”“1+X”师徒结对,三年来共有援疆医护人员62名、师徒结对99对,根据医院现有条件,医疗队开展医疗新项目新技术80余项,填补了医院技术空白。三年的时间,临床执业医师人数逐步增加,执证率由53%增加到69.23%,其中执业医师77名,助理医师22名,为英吉沙县人民医院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接力棒”即将交接 新力量蓄势待发
第十批济宁援疆医疗队即将完成他们三年的援疆任务,但援疆的事业不会结束,济宁对口英吉沙的援疆之路也是刚刚开始。一批批援疆医疗人才,也会前赴后继地来到这片热土,沿着前辈的脚步,为英吉沙做出更多的贡献。
完整视频↓↓↓
原标题:《《家国心 援疆情》——“天使在天山”》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