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3+0本科项目模式及报名信息2023

  原标题:北京理工大学3+0本科项目模式及报名信息2023

  电子工程专业类似国内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电子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使其成为当今世界大学的主导学科与热门专业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人才发展和培养都与电子工程专业的教育紧密相连。

  3+0 模式

  学生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3年,完成本科阶段课程和修满学分后,由国外合作院校兰开夏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生如需出国继续深造,需通过语言考试。

  报名条件

  高考前报考条件:数学、物理毕业会考成绩均达到A等级。

  高考后报考条件:数学、物理(理综)高考成绩均达到60%。

  国际学校学生报考条件:达到项目对高考、会考成绩要求同等水平的国际课程或A-Level相应成绩。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是本项目的承担学院。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第一个中国地方院校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国首批从事雷达、遥控遥测领域科研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完成电视发射和接收试验系统并拥有我国第一频道的单位。在近七十载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始终秉承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使命,现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探索和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

  学院目前建有 “信息与通信工程”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该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98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牵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首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拥有国家级平台4个,省部级平台8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245人,师资队伍汇聚了40余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教学名师。具体包括4名两院院士、1名国家教学名师、4名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3名IEEE fellow等。此外,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院实验室面积约1.8万平方米,配备的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学院在2013年获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基础上又牵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防技术发明奖特等奖1项;牵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3项,获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培养的毕业生中,包括了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小谟为代表的7位院士、2位中将、14位少将、2位双一流高校校长等。学院打造“北理模式”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创业育人品牌,获得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球总冠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