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复习数学,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如何利用好课余时间帮助孩子“弯道超车”?

  我的建议是,除了学习新知识以外,复习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提升方法。

  

  如图,熟悉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了我们科学的复习节点,为复习提供了理论指导。

  而数学又与其他学科有一些不同之处。

  由于数学学习并非单纯的记忆,而是建立在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之上,所以数学一般不会被遗忘得这么迅速。

  鉴于此,针对数学的复习节奏,建议是:

  随堂复习+阶段复习。

  随堂复习,目的是“趁热打铁”,是对一次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练习。一般可通过“讲+练”的形式,在一周内分期完成。

  这里的“讲”,是指让孩子讲给大人。

  上完课当天:

  由未陪同孩子上课的家长发起“傻瓜式提问”:哇,宝贝今天学的东西看上去好有趣!爸爸/妈妈好想知道这里为什么是这样呢?

  第一个问题讲完后,再问孩子:那除了这个,还有什么知识是你这位小老师要教给我的吗?

  讲完两个问题就基本完成了课后当天的复习,重点是启发孩子思考和表达。如果孩子能讲得八九不离十,家长表现出崇拜即可;

  如果孩子不能完整讲出来,家长可以说:那我们一起问问老师/看看老师发的视频好不好,看谁先解决这个问题。

  

  课后Day 1:

  对照老师的知识点总结/视频,看是否有昨天未提到的知识点,以相同的形式进行复习。

  复习后,完成课本上的3道巩固题。

  课后Day 2:

  完成加油站的前3题(由孩子独立完成)。

  以考试的形式进行,限时10-15分钟。

  需注意:期间不可以上厕所、吃东西等,不会的题不允许提问;不允许提前交卷,如果提前写完,要进行检查。具体方法,我们会在本文第三部分展开讨论。

  课后Day 3:

  完成加油站的4-6题,步骤与方法同上。

  课后Day 4:

  完成加油站最后2题,步骤与方法同上。

  最后两题难度一般较高,为课上讲解的挑战题难度。学得吃力的小朋友可结合父母期望,酌情选择是否放弃。

  课后Day 5:

  对前三天的考试型练习进行判卷、改正、总结,最好形成一句话的书面记录,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

  例如:宝贝这节课学得超级棒,知识点都掌握了,有一点粗心,但学会了检查,很厉害。

  再如:宝贝这节课学习学习应用题,但因识字量不够,有点困难,爸爸/妈妈会跟宝贝一起多多识字哟。

  课后Day 6:

  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完成老师发的额外拓展题,或进行拓展课的学习、做一些额外练习。

  对数学兴致不高的小朋友建议休息一天。

  课后Day 7:

  总结Day 6练习。方法与步骤同Day 5。

  对数学兴致不高的小朋友建议再休息一天。

  若孩子主动提起,也不要否定、打压。

  阶段复习,目的是查漏补缺,在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新知识学习之前,做好必要的准备,避免越落越多。一般以一个月/一个学期为单位。

  (一)复习重点

  阶段复习时,不建议抱着“追求完美”的心态。

  复习内容不建议一把抓,而是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建议根据老师的知识点总结对一堂课进行模块划分,以知识模块为单位进行复习。

  需要复习的重点内容如下:

  1.老师上课时明确提到的本节课重点

  2.孩子在随堂复习时出错过的知识点

  之前做过的随堂复习,这时就派上了用场。

  3.孩子在学校未曾学习过的知识点

  有些知识课外班会比校内教的稍早一些,课外班无法像学校一样一个知识教一周或者一个月,这就意味着一定会有一部分孩子吸收的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复习进行排查。

  4.需要通过找规律进行总结的知识点

  例如间隔问题的规律,孩子可能上课时理解并记住了结论——谁在外、谁多一。但过了几个月之后,可能又完全不记得,因此需要在每次复习时都重新找一下规律,重新总结一下。这也有利于孩子抽象概括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二)核心形式:讲—练—考

  1.讲

  我们在上文随堂复习部分提到了,引导孩子把知识点讲出来是最好的复习手段。哪怕不能完整讲出来,也要一点点锻炼、引导孩子开口。

  孩子能讲清楚知识,并且还能讲明白为什么是这样,一来说明孩子已经完全掌握;二来锻炼孩子完整的逻辑链条。一举两得。

  2.练

  同样,我们在前文提到了,匹配孩子当堂课学习程度的练习是十分有必要的,是孩子把“听懂”转化为“会用”的必经阶段。希望大家不要妖魔化刷题,带着思考的适度刷题,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创造使用知识的场景。

  3.考

  这一点是很多家长都会忽略,但异常重要的。在“一听全会,一考就废”,怎么破?文章中我们提到:

  在家里少量多次地进行模拟考试,一有助于查漏补缺;二有助于利用“考试”这两个字带来的天然压力给孩子适度的紧张感,更好地还原考试场景;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做题习惯。

  无论是随堂复习还是阶段复习,在家进行模拟考都是重要的形式。

  这里我们展开聊聊,如何在家开展模拟考。

  (一)考试设计

  1.关于随堂复习的考试设计,我们在本文第一小节已详细提到,核心是将作业和练习题以考试的形式完成,在此不赘述。

  2.关于阶段复习,模拟考的频率以一周三次左右为好,内容一般可以选上文“复习重点”中的4类知识点,孩子曾经错过的类型最佳。

  3.选取3-5道题,每次10-15分钟。可根据每次孩子的反馈进行难度、时长、频率的调整。

  (二)考试要求

  1.不允许上厕所、吃东西等一系列与考试无关的行为。

  2.不允许寻求大人帮助,有不会的先空着,做完别的题再做;此外,在会的题目做完的前提下,不会的题至少要读3遍,才允许空着不写,说自己不会。

  3.不允许提前交卷,如果写完之后时间未到,必须拿白纸盖住重做一遍,完成检查的步骤。

  

  (三)考后复盘

  考试之后,针对孩子不会的题目,可按以下步骤引导孩子:

  1.查阅工具书

  写满了笔记的课本就是孩子的工具书。

  面对孩子模拟考中不会的题,第一步先提醒孩子这是哪节课的知识点,可以自己翻翻书,看看有没有相似的题,能不能回忆起来怎么做。

  这个步骤是在锻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照葫芦画瓢,至少说明孩子是一知半解,而不是完全不会。

  2.让孩子自己说明“哪里不会”

  如果孩子未能通过第一步独立解决问题,家长也不要发怒,毕竟这项能力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形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问清楚孩子哪里不会:题目哪句话没懂?/不知道突破口在哪?/画的图看不懂?/不知道该用加法还是减法?……

  如果孩子沉默不言,无法给出答案,那说明孩子没有动脑思考或者真的难度太大,连说都说不清楚。此外,如果孩子长期对此沉默不言,也可能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即孩子不愿意告诉大人。

  3.完整讲解一遍

  最后一步才是由家长完整给孩子讲解一遍。

  这里要注意的是,家长讲解时要给孩子留“话头”,让他在任何能发言的地方发言,一点点帮助孩子排查清楚问题出在哪,并总结一下,下次如何向大人说明自己是“哪里不会”。

  每个孩子的复习计划,都应该是“私人订制”。

  以上所有内容都可以酌情调整,没有什么固定的验收目标,也没有什么非完成不可的环节。

  只是在验收时,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对孩子在这门课上有什么期望?

  2.就这门课而言,孩子目前的水平和兴趣如何?

  3.为了达成我对孩子的期望,我和孩子都付出了哪些努力?

  如果这三个问题自己能够得到明确的答案,那么所有的教育规划和行为,都可以围绕这三个答案来制定和调整。

  举例来说,让不懂加减法含义的小朋友练习应用题,考一百遍孩子也无法真正掌握和理解,因为TA的能力暂时还局限在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上,根本无法应对复杂的应用题。即使当前班级进度如此,家长也要明白不该逼迫孩子强行赶进度,而是先把前序工作完成,再来追赶进度。

  再比如说,希望孩子能够考进创新班,却又无法做到上文提到的练习,那大概就只好指望孩子是个天才中的天才;否则,还是要理智调整目标,接受孩子暂时考不上的事实。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一味往前赶进度,不如适当放慢脚步,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是否需要总结和思考。

  这里我们不谈人生,只谈数学。

  毕竟,数学的本质,是思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