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插班香港小学,避免这2大误区!新港人子女赢在起跑线!
最近很多家长咨询受养人赴港插班小学的问题,在择校上呈现出3类选择:
有的偏好学术程度高、升中成绩优秀的学校;
有的则偏向快乐教育、老师有爱心但不太在意学校升中结果;
还有的既想要孩子快乐教育,又想要升中成绩优秀的学校。
主流来看的话,大多数家长是没有办法摆脱升学制度上的枷锁,因为大多数家长心里都是关心学校的升学前景,虽然香港也有很多HAPPY SCHOOL,多元学习模式越来越多受家长们的青睐,但在香港的升中制度中,面试表现和课外活动的参与度并不是最主要的收生考虑,重点始终是学业成绩。
很多家长会让亿米君介绍一些香港Band 1小学,但实际上香港没有Band 1小学,只有Band 1学生。
误区一:
香港没有Band 1小学,只有Band 1学生
香港中学分为“BAND 1”、“BAND 2”和“BAND 3”。
但香港的小学是不分Banding的,只会根据学生成绩归类成不同的派位组别。
那么香港教育局是如何区分孩子是Band 1生还是Band 2生呢?
香港教育局会将学生的小五下学期、小六上及下学期三次呈分试的成绩名次+每所小学过往毕业生的“中一入学前香港学科测验”(Pre-S1)的成绩,给全港的小六学生一个分数。教育局会按这个分数高低,把学生平均分为3个派位组别,即所谓的Band1、Band2和Band3学生
呈分试:校内呈分试共有3次,包括小五下学期、小六上学期及下学期。呈分科目主要为中、英、数、常识、视觉艺术及音乐,各科所占比重不同,当中以中英数占最多。
中一入学前香港学科测验:教育局为了用统一标准衡量小六学生的水平,设立“中一入学前香港学科测验”(Pre-S1)。Pre-S1的成绩每两年抽样一次,教育局会以小学最近两次的成绩,作为调整该校小六学生的派位分配,影响该校下一年度派位组别的比例。
师兄姐在Pre-S1取得的成绩,决定了每间小学的“Band 1”、“Band 2”和“Band 3”人数比例。故此,一间小学的Pre-S1往绩越好,往后便会产出越多“Band 1”学生。
比如孩子在一家小学读书,该学校banding1学生比例是15%,如果孩子的成绩在排名前17%内,那么填写banding1的中学,很有机会被录取。
根据各小学banding比例,结合孩子呈分试的校内排名,大概可推算每名学生成绩Banding,例如:某小学全级小六共120人,而band 1占50%,于校内排名前60名都可列入band 1,而band 2及3则以此类推。
误区二:
Band 1小学不代表学生更容易达到Band 1成绩
香港四大区(香港,九龙,新界东,新界西)共有36个小学校网,达到全港Band 1水平的小学最多的校网主要有这些:
具体到学校的话,根据hkpep最新数据主要有这些小学:
家长在择校时也要注意,学校的Band 1比例越高,只是反映校内学术上的竞争激烈,并不代表学生会更容易达到Band 1成绩,就算是“Band 1小学”实际上还是会有一定数目的学生属于第二和第三派位组别(Band 2&3)。
而Band 1比例稍低的小学,实际上反映校内对学术上的要求和竞争都较低,按照过往经验,部分能力稍逊的学生可能反而在这些学校内更容易取得Band 1成绩。
所以,“Band 1小学”并不一定代表教学质素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得以提升,只是学校尖子生密度比较高,学术竞争比较激烈!家长在择校的时候要根据孩子情况来科学规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