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专家组莅临成都成华区 对“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进行绩效评估
4月18日,教育部专家组莅临成都成华区对“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进行绩效评估。据悉,这是2021年成都成华区创建该国家级项目以来,迎来的首次“期中考试”。
电子科大附小 供图 成都成华区教育局
电子科大附小倡导“健康第一”,从理念到实践都走在全国前列。该校坚持“运动改造大脑”的教育理念,为学生配备运动手环,用大数据为学生的体质健康画像,根据学生独特的体质,在每日锻炼、近视防控等方面提供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电子科大附小5个校区有829张乒乓球台,为了精准指导学生乒乓球智能学习,学校引进一套智慧陪练系统。该系统将学生的打球动作进行采集、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开展个性化指导,评估个性化训练程度。
基于大数据的画像,该校的运动措施更精准、效果更明显,据近期体检数据显示,该校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1分钟跳绳等体质健康及运动数据显著提升,近视率也逐步改善,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并由此带动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领先发展。
双林小学跨学科融合课 供图 成都成华区教育局
在双林小学,一堂独具特色的跨学科融合课正在进行中。
“像亮晶晶的花针儿,毛毛雨。像白蒙蒙的纱幔儿,毛毛雨……”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用优美的散文描绘着对雨的认知。雨,是大家熟知的自然现象,其简要的科学原理、美妙的文学描述以及通过编程将其场景可视化,是这堂课的精妙之处。
据介绍,双林小学是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基地,注重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征集孩子们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者感兴趣的项目,学习探索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去解决。如对教学中一些抽象化的概念,通过借助人工智能进行场景展示,真正诠释教材中承载的内涵,让孩子“沉浸式”学习,同时将人工智能系统打造成孩子的学伴,在课堂上与学生实现知识点PK、知识点网络互动分享等,拓宽学生的知识点应用,将抽象化的学习变成可视化、趣味化、可分享的学习,让学生喜欢上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
华西中学智慧教育英语课 供图 成都成华区教育局
在华西中学,一堂Tai chi(太极武术)智慧教育英语课正在上演。课堂上,教师熟练应用智慧教学平台,在现场播放教学资料并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墨水屏”互动精准教学系统在平板上作答,学生完成的速度、正确率、问题解析等教学评估数据实时展现在大屏上。教师能在大屏上批改学生作业,实现互动式教学。据悉,以往,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难免会有偏差。如今,“墨水屏”互动精准教学系统会在课堂实时生成教学评估,帮助教师确定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精准化。
据悉,华西中学投资600多万元建成国内一流的基础创新空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网络空间应用示范学校、全国创客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航天科普教育优秀学校,学校创新实验室被团中央授予“小平创新实验室”,在机器人竞赛、航天科普活动、中学生人工智能领域进入全国顶尖学校行列。
据悉,成都成华区在教育发展上坚持瞄准前沿科技,2021年,成为教育部“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采取“区校一体、整体推进,点面结合、全维应用”的推进模式,较之先试点再推广的模式,有规划完整、思路清晰、路径明确的优点,避免可能走弯路的缺点。
成都成华区投入1.56亿元,用于智慧教育区域大平台建设、智慧教育场景打造、学校信息化环境升级改造等,汇集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智慧教育数字生态体系。简而言之,成都成华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能让成华区全部学校教师和学生全天候享受到更优质、更具特色的智慧教育。(文 陈佳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