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创城社区“美颜”,一键开启!

  文明城区创建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是我们的更高目标。今日,西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推出《走社区·看新貌》专栏报道,通过展示社区的亮点做法,交流用社区“小变化”点亮居民“大幸福”的探索实践,带动引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行动走深走实。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在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连日来,西城区各街道社区通过微改造实现“逆生长”,花园社区里,座椅“镶嵌”在互相掩映的绿植里;单元楼内,高颜值的楼门让人幸福感满满;楼外周边、街巷沿线,各个角落整洁焕新……让小区新起来,居民欢声笑语响起来。

  西长安街街道和平门社区

  楼门文化“小”天地衬托“大”文明

  “乐做文明居民,共享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幸福邻里”……映衬着崭新的围栏、中国风的图景,推开楼门,和平门社区楼门文化映入眼帘,“这些楼门文化中,有的是居民亮点创意上墙了,有的计划展示社区特色和居民风采,不少居民都说一进楼就有家的感觉。”和平门社区党委书记何峰说,小楼门大文化,在创建文明城区行动中,和平门社区结合社区实际通过楼门文化串起邻里情。楼门不仅成为了宣传文明新风的阵地、居民展示才艺的平台,更成为促进邻里和谐美好、家园人人共建的载体。

  

  

  新壁街5号楼、新壁街7号楼,是今年和平门社区楼门文化的建设典范。何峰说,楼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今年社区充分征集民意后,在新壁街5号楼、新壁街7号楼等23个单元门,率先开展社区楼门文化创建工作。社区通过西城家园、宣传栏、LED屏幕等方式,广泛宣传楼门文化建设意义,面向居民征集楼门文化建设思路,并将亮点创意予以实践运用。在建设过程中,社区物业、楼门长以及热心居民都积极参与,清理墙面、刷大白,清理楼道杂物等,大家齐心协力让楼门美起来靓起来。

  西长安街街道和平门社区以回迁居民为主,一些老住户以前习惯将鞋柜、推车等物品堆放在楼道内。建设行动前期,社区逐户登门宣讲楼门文化建设,赢得民意支持。楼道美了,居民受益了,楼门长等志愿服务力量随后跟进日常维护,在巡检中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共护美好家园。“未来,我们还计划在一些宽敞的空间增设休闲设施,让邻里街坊们可以在楼道内坐下来话家常。”何峰说。

  

  同进一楼门,近邻胜远亲,在文明新风的耳濡目染下,邻里间打招呼多了,互帮互助多了,感情也更融洽了。社区工作人员说,通过巡检、宣传、动员、组织等工作,他们明显感觉到,文明城区创建实效利民惠民,楼门文化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激发了居民参与文明城区创建的积极性,共同为家园建设增色添彩。

  大栅栏街道前门西河沿社区

  以物换物 楼里楼外亮起来靓起来

  “碍事碍路的僵尸车清了,楼道干净了,我们的心情也跟着敞亮了。”大栅栏街道前门西河沿社区10号楼居民张林,对社区四月初“以物换物”的文明创建行动竖起了大拇指。

  

  大栅栏街道前门西河沿社区有一半楼房一半平房院落,虽然新老住户需求不同,但可回收物的处理是共同面临的问题。“闲置物品置换,既能循环利用可回收物,还能减少再生资源堆积产生的安全隐患。”社区党委书记张晨茜介绍说。4月6日,大栅栏街道前门西河沿社区组织开展了“闲置物品来置换,绿色回收在行动”主题活动,吸引了多名辖区居民参与。此前,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同汇民声连心桥队伍、物业人员、环卫人员等力量,对社区内堆物堆料进行了集中清理。重点清理了无主的“僵尸”电动车、自行车,粗略统计,半个月清理了70多辆。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居民们也自发自主清理家门内外的边角地带,将闲置物品梳理、归纳后集中参加社区组织的“以物换物”行动。“居民们拿着废旧纸箱、饮料瓶等可回收物兑换卷纸、垃圾袋等生活物品,实现‘变废为宝’,参与积极性很高。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员也借此机会向大伙儿科普分类知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环保生活理念。”张晨茜说。

  边角地带清理完成后,社区结合实际分类施策。楼宇区域,社区联动物业部门,加强巡查频度,并同步面向居民征集边角地带的提升方案。“我们准备拿出经费对这些边角地带进行整体改造,添置休闲设施和绿色景观,为社区增加更加的‘金边银角’,推动社区面貌整体提升。”在平房院落,社区联动职能部门,针对街巷沿线等地进行快速有效地清理,不管是快递柜后,还是墙角旮旯,都焕然一新。

  

  在系列文明行动推进中,社区还动员志愿者队伍,通过入户走访的形式,宣传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创建,宣讲民生方针政策,收集民声民意,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张晨茜说,“创建行动中,社区强调不留死角不打折扣,居民们有了切实的获得感,参与文明城区创建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同时社区积极回应来自一线的建议和诉求,居民的认同感提高了,美好家园共建共享的动力就更足了。”

  新街口街道西四北三条社区

  “清美约”行动擦亮“文明名片”

  共创美丽家园

  印有“共创文明城区 共享美好生活”的新花盆“上岗”了,堆物院落摇身变成了充满“宝藏”的袖珍花园:虎皮兰、紫叶吊竹梅、绿萝等绿色植物沿着古色古香的篱笆架摇曳,居民在此可观赏、可休憩、可健身、可议事。启动“清美约”行动以来,西四北三条社区“美丽小院创建全覆盖”建设成效显著,多个“宝藏”花园散落在院落中街巷间,成为了居民议事厅的主阵地,也成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公共会客厅。

  

  五条27号

  “胡同越来越美了,抬头见绿,在这里议事也心情舒畅。”家住西四北三条社区五条27号院的居民支振庄说,出家门就看得到推门闻香、移步见景、开窗见绿的美丽画卷,让议事居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生活品质提高了,院落生活更宜居了。支振庄说,五条27号曾被评为西城区第二批最美院落。在院长的带领下,院内每家每户开展绿化美化行动,他也热心地将自家养花技能传教给每家每户,现在大伙儿都感觉院落生活更和谐更暖心了,建立了“暖心议事园”。

  

  三条7号

  西四北三条社区2022年新建5个居民议事厅,五条27号就是其中之一。院落边角地变身为公共会客厅,让居民们议事自治的劲头更足了。在西四北三条社区,像这样的美丽院落不在少数,且各具特点。五条24号,以家风家教为特点,打造大家庭和谐院落;五条13号,与老北京文化相结合,傅增湘旧居的文化墙正在推进当中;五条15号,通过“石老娘”议事厅引领成立院落居民自治小组,推进院落日常维护……西四北三条社区党委书记王蓉说,结合“双提升”工程、“清美约”行动,社区推进“美丽小院创建全覆盖”,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打造特色院落。同时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的作用,挖掘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美丽小院创建。定期召开党建协调委员会会议,破解社区治理难题,逐一解决。本月以来,社区对央产院旱厕问题进行了改造提升,解决了居民的生活困扰。下一步,社区将继续维护和提升美丽小院的“里子”和“面子”,以建设美丽小院为突破点,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

  

  

  一个个小区改造升级,一条条街巷“颜值”提升,映射出西城街道在改善人居环境,精耕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人文传承、温暖关怀。社区微改造,承载大幸福。用好“绣花功夫”做好社区“微治理”,把文明指数转变为群众的幸福指数,逐步在全区形成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