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下午山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第一套)解析

  2023年4月7日下午山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第一套)

  第一题:工业是经济支柱,现代化产业发展,请选择以下其中一个,并联系基层实际进行闸述:1、转型升级 2、科技创新 3、降碳排污 4、数字赋能 5、网络共享 6、智能协作 7、物流运输。

  【破题思路】

  这道题目难度是很高的,既考察了考生对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降碳排污等工作内容、意义、出台原因等方面的政策理论理解程度,又考察考生结合基层实际抓落实的能力。

  比如,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的含义有两个,一是转型,即传统落后行业要转变发展方向,发展新兴产业、绿色产业;二是升级,即传统低端行业要借助科技化、智能化手段,升级产业链,增强发展的竞争力。

  为什么要转型升级呢?

  一方面,我国消费结构正在从温饱型消费向舒适型、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人们开始追求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休闲、自然生态、社会安全和尊严等,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品质有了更高的期许,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把补短板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抓手,而传统的落后产能和低端产能就是我们亟需补齐的短板。

  如何转型升级呢?

  于山东而言,就是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是推动高端化提升。深化“万项技改、万企转型”,一业一策推动钢铁、化工、有色、轻纺等传统行业改造升级,降低能耗,提升效率。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推广共享制造、柔性制造等新模式。

  二是推动智能化发展。纵深推进“工赋山东”,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加快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应用,推动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数字产业突破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

  三是推动绿色化转型。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新能源汽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含绿量”。

  第二题:乡村振兴中如何让“土特产”变成“金点子”,具体阐述如何点土成金。

  【破题思路】

  这道题目问如何将“土特产”变成“金点子”,问啥答啥,直接回答措施。

  什么是土特产呢?既包含当地的农林等特产,也包括手工艺产品等众多的本地特色产品。

  如何化“土”为“金”呢?

  1.统筹考虑好粮食安全和防止大规范返贫两个底线,统筹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和粮食产量,既端牢农民的饭碗,也守护好农民的钱袋子。

  2.立足本土资源禀赋,开发独特的乡土资源,打好“特”字牌。

  3.提升“土特产”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4.延长“土特产”生产链,打造供应链,既要将农产品进行特色加工,也要围绕土特产开发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发挥三产融合的乘数效应。

  5.加强宣传,多渠道变现。既要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电商平台合作等线上销售途径宣传销售,也要参加展览会、博览会、与大型商超合作等途径,开展线下商品体验,提升商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三题:我作为新入职员工,老同事教导我;态度要先学后干,做工作要由易入难,处理问题要由表至本,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具体闸述。

  【破题思路】

  典型的多观点题目,将每个观点提炼出来,并逐一论证即可。

  可以认可这种说法,从正面论述:

  1.态度要先学后干,因为是新职工,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都很匮乏,唯有加强学习,虚心请教,才能增长才干,为做好工作打好基础。

  2.做工作要由易入难,因为所有的事都是由量变引起质变,不循序渐进,从简单工作入手,如何能集腋成裘,聚少成多。正所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3.处理问题要由表至本,因为任何事物的探索过程都是由现象到本质,我们要想摸清事物的本质,探索事物的规律,就需要从一件件个性问题入手,掌握问题的表现形式、一般情况,才能总结出规律,从而触及其本质。

  也可以不认可这种说法,从反面论述:

  1.我认为要在干中学,学中干,唯有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才能迅速找到知识短板,并在具体运用中强化理解,检验成效。

  2.做工作就是要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抓住了主要矛盾、问题的主要方面,把堵点、痛点疏通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处理问题就是要直指本质,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上彻底解决问题。由表及里,会浪费时间、精力、财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