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资质平平,教育遵守3原则,不期望他飞高,也不至于落于尘埃
在教育儿子的理念上,我和爱人统一了认知:孩子资质平平和天才不沾边,不期望他龙腾四海,却也不至于落于尘埃。
所有的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不管遇到何事,都喜欢跟孩子讲道理。即使孩子太小明明听不懂,可是父母还要没完没了地讲,这其实是做父母的不懂道理了。
对儿子的教育,我一直强调不要太着急,要慢慢来,不会的总能学会。理想中的情况是,儿子自然成长,因此很少催促他做事情。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别的家长都在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我连辅导书都不让他用。
从3年级开始,才让他自己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辅导书来看。
我知道,孩子在这个年龄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收获,作为家长必须有静待花开的耐心。
这时候,着重培养孩子各种辨析的能力,多尝试犯些错误反而能让他有所总结,以后会少走些弯路。
还记得儿子学百分比的时候,他算得特别慢。我就告诉他,百分比其实就是除法,你可以把“比号”当作“除号”用。
按照我教的办法,儿子果然提高了运算的速度。
可是他还有些不服气:你教我,确实让作业做得更快了。可是我已经耗费那么多时间去总结,再过段时间,我自己也能找到规律,这样我掌握得知识点会更扎实。
听了儿子的话,我沉默良久,开始反思:以后不是很紧急、很重要的问题,我不再告诉他方法。
从此以后,常常给小家伙试错空间,特意培养他总结归纳能力,发现这样的效果确实比简单告诉他答案更好。
孩子自己归纳出的学习办法,才是真正属于他的,家长提供给他的,只有借鉴的价值,很多时候照搬不一定有用。
很多父母,一心为了孩子总想把捷径指给他看,不希望孩子哪怕多走一点弯路。父母没有想到,实际上试错也是一种收获,孩子从小不犯错误,长大了犯得错误可能更大,他们不会处理,该怎么办呢?
小时候一帆风顺的孩子,长大后遇到一丁点的挫折,不会自己总结处理,长此以往结果更可怕。
自己的儿子普普通通,跟天才一点不沾边。在未来的学业培养上,我就遵守3个原则:
1、全面发展,力争做到不偏科。这样考学时,孩子会有更多的选择。
2、基本功要扎实,特难的题可以不会,可是基础知识不能丢分。
3、考试时,发挥稳定,不要出现大的起伏。
既然孩子资质普通,那就别期望他成龙成凤。做好以上3点,也就给他一个成长的底线。说不定孩子能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或许会超越父母的期望呢?
最近,在看《不用督促的学习:如何唤醒孩子的自主学习力》这本书,其中有些理论让我深有启发。
感兴趣的家长们,不妨点击下面链接,了解一下书中关于孩子教育的逻辑,希望每一个家长都有所收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