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IP 再造文化历史新价值

  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倾心打造推出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在故事发生地重现了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中的动人篇章,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人间与仙界、传统与时尚有机交融,成为陕西旅游的“金边名片”,赢得了无数观众的认可和赞美。

  据了解,舞剧《长恨歌》全长70分钟,由“杨家有女初长成”等十幕组成,通过山水风光、古典乐舞、诗歌旁白、高科技灯光音响及特效等表现手法,充分展示了大唐盛世的恢宏气象和千古绝唱的爱情传奇,让观众穿越时空,领略一千多年前发生在骊山脚下、华清宫畔的凄美爱情故事,感受浓郁的盛唐文化气息。

  背靠华清宫景区的舞剧《长恨歌》,将文化、艺术、经济有机结合,以文化+旅游+标准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国内旅游产业中实景演出的成功范例,实现了文化、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成为“旅游资源+文化创意+科技演绎”的旅游文化创意精品IP。

  当前,2023“陕西年度十大IP评选”新锐IP成长大赛已经正式启动。本次大赛创新赛制,扩大范围,重点围绕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创造,发掘和扶持一批具有较高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IP项目,助力本土优秀IP项目更好起步和发展。那么,以《长恨歌》为例,IP打造对文化产业发展都有哪些助推作用?《长恨歌》在文旅IP打造中又带来了哪些市场价值?为此,群众新闻网专访了陕旅集团华清宫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姚新垣。

  

  问题1.首先恭喜《长恨歌》获得首届“陕西年度十大新锐IP”, 请姚总谈谈IP的打造对文化产业发展有什么助推作用?

  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与评委组对我们《长恨歌》的认可,我们去年有幸荣获首届“陕西年度十大新锐IP”。

  《长恨歌》自2006年推出以来,经过18年的精心打造,已成为陕西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被誉为“中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之作”。《长恨歌》这一“唐文化IP”的打造,成功地连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让观众感受到浓郁的盛唐文化气息,并有效带动了华清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基于此成功经验,我认为,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IP的价值将不断被体现。IP打造,不仅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根植于本地文化,打造经典文化IP,也是盘活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是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2.IP成为当下文旅行业的一大热词,“得IP者得天下”,也是文旅行业内的高频词。《长恨歌》作品从2006年推出,一直火到现在,算是享受文旅IP打造带来红利的成功典范,也算元老级典型案例!请姚总分享下陕旅在文旅IP打造中所带来的市场价值。

  以《长恨歌》为例来看,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市场价值显而易见。我们坚持“长板做长”的理念,于2021年创新性推出的冰火《长恨歌》,打响了中国旅游演艺复苏的第一枪,实现冬季室外演艺“零”的突破。将西安冬季旅游的季节劣势转化为差异化体验的优势,变“冷资源”为“热经济”。自2022年12月开演,截至2023年2月,冰火《长恨歌》演出133场,接待购票观众32.22万人 ,实现经营收入6636.36万元,刺激并带动了陕西旅游业的恢复发展。

  《长恨歌》作为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成功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体验优势,不仅使旅游经济、文化创意和历史传承之间和谐发展,引发了陕西文化旅游演艺的大发展,实现了陕西文化旅游市场上的一次突围和飞跃,同时也改变了几十年来西安旅游市场的格局,激发了更多具有独特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创意产品的诞生,成为了一个将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成功结合的案例,取得了品牌和市场价值的双丰收!

  自2006年公演以来,《长恨歌》已高质量演出4300余场,累计实现收入14.36亿元,带动周边酒店、民宿、康养、文创综合收入超70亿元。疫情期间,收入依然突破1亿元,实现大“逆袭”,为全国旅游业复苏贡献了力量。(夏钿 孙壹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