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与意识” 重大项目开题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秀伟)2023年4月1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十四五”总体规划“认知、语言与意识”暨五个重大项目首次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各项目组成员、北京大学外哲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专兼职研究员、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相关教授参与了会议。

  “认知、语言与意识”乃属当代哲学的前沿的基础研究,它们亦分别构成了哲学的基础领域。它们也是中国哲学研究进入世界前沿的必由之路。北大外哲所综观世界哲学局势和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将其设定为“十四五”总体规划的主攻方向。

  在研讨会上,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重?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十四五”总体规划“认知、语言与意识”暨五个重大项目首次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北大外哲所所长韩水法教授为总体规划的负责人,他首先对总体规划和重大项目作了具体介绍。北大外哲究所是2000年通过的第一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2022年公布的“十三五”测评中,再一次被评为优秀基地。

  为了贯彻有组织的科研的精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十四五”重大项目需要设定一个主攻方向,外哲所在上述主题之下设计了五个重大项目,它们分别为“西?哲学中的自我与主体性”、“社会意识的认知奠基和语言表征”、“古典汉语意识思想与现代意识理论构建”、“认知中的情感与理性”和“当代认知哲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五个重大项目的负责人对所负责的项目的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作了具体介绍。

  一、“古典汉语意识思想与现代意识理论构建”重大项目的负责人由韩水法兼任。该项目由三个子项目组成,分别为“上古汉语与其精神体系和意识结构的构成”,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程乐松教授任负责人;“佛教与汉语意识研究”,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何欢欢教授任负责人;“心性现象学与汉语意识研究”,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王俊教授任负责人。这个重大项目的目的在于揭示汉语意识理论的渊源、它在外来意识学说冲击和作用下的张力和拓展,以及现代汉语意识研究的多重资源的意义。本重大项目已产生阶段性成果,多篇论文即将刊出。

  

  “古典汉语意识思想与现代意识理论构建”重大项目负责人韩水法

  二、“西方哲学中的自我与主体性”重大项目的负责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林合教授。该课题是一项长时段的哲学史研究,既致力于澄清西方哲学中的自我和主体性概念形成的历史脉络,更关注在历史文本的考察中展示其独特的理论贡献,旨在通过与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哲思对话,为当代面临巨大挑战的自我概念提供新的辩护。课题组将20世纪前的自我哲学史依次分成古代中世纪哲学、笛卡尔哲学、启蒙哲学、德国唯心论和现象学五个哲学传统,在当代自我理论关切下规划这一哲学史研究,选择每个时段最能展示其理论魅力的哲学家和论题,呈现未被当代主流理论认识到的理论洞见。本课题的整体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案例研究,在长时段历史视角中反思自我和主体性思想的演变,打破过往研究过于专注于个别哲学家和断代研究的弊端,为书写更为整全和宏大的自我哲学史奠定坚实根基。

  

  “西方哲学中的自我与主体性”重大项目负责人韩林合

  三、“社会意识的认知奠基和语言表征研究”重大项目的负责人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文兵教授。该项目设置了三个子课题:(一)“意识概念以及相关哲学范畴的基础研究”,它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构建意识的语义与哲学用法、梳理现象学提出意识理论的思想背景和学术目标、探讨法国哲学对于现象学的吸收和发挥。(二)“意识研究中认识论的自我突破”,它也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概括当代法国哲学中的意识研究状况、溯源法国哲学的机械认识论传统、探讨当代法国认识论的政治视角和批判原则;(三)“意识研究中语言表征和意识批判”,它由两个部分构成,即借助于马克思批判理论分析语言的实践特征、在具体的语言分析中构建文化比较的新平面。

  

  “社会意识的认知奠基和语言表征研究”重大项目负责人文兵

  该项目组的成员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李科林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哲长聘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费多益教授、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平教授。目前费多益已在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的《超越脑:心与身如何塑造彼此》(Beyond the Brain:How the Mind and the Body Shape Each Other);另外多篇相关论文近期将相继刊发。

  四、“当代认知哲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重大项目的负责人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周程教授,它由三个子课题项目构成,它们分别为(一)由清华大学哲学系王巍教授担任负责人的“当代认知模型与虚拟实验的认知本性”;(二)由北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李麒麟博士担任负责人的“人类知识与认知哲学的概念基础”;(三)由北大外哲所专职研究员王昱洲担任负责人的“认知规范性与认知科技伦理评估”。

  

  “当代认知哲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重大项目负责人周程

  “当代认知哲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重大项目定位于当代认知哲学的基础理论与基础模型的研究与发掘,旨在通过课题组研究成员的通力合作达成下列研究目标:(一)从分析的汉语哲学的宏观科研路径出发,在概念基础层面探讨类认知与人类知识类型的独特 理论本质;(二)借助认知预测加工模型、虚拟实验模型等认知模型的相关研究,统合并应用概念基础层面的研究成果,更为有效地揭示认知模型推理与认知动态更新中的认知规律与认知法则;(三)前述子课题研究的成果将为认知规范与认知科技的伦理评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保证本课题在伦理评估、科技治理、政策咨询等领域切入国际前沿科学技术伦理与认知科技治理中的关键议题。目前该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已发表学术论文1篇,待刊学术论文6篇。

  五、“认知中的情感与理性”重大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谢地坤教授主持,课题组成员包括北京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程炜、助理教授南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贺磊,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陆心宇和四川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杨顺利等。本课题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考察西方哲学史上关于情感和理性的关系以及二者在认知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的一些代表性的观点,揭示出它们的丰富内涵和复杂维度,一方面深化或修正对哲学史上特定时期和特定人物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当代关于认知和意识等的跨学科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历史资源。本项目共分为四个子课题,即(一)“亚里士多德论情感与认知”;(二)“18世纪欧洲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三)“康德哲学中的情感、理性与认知”;(四)“存在主义哲学心理学中的情感与理性”。目前该项目亦顺利开展,程炜研究员的论文“‘Every Perception is Accompanied by Pain!’: Theophrastus’ criticism of Anaxagoras Reconsidered”(《“每一个知觉均伴随着疼痛!”——重思提奥弗拉斯特对阿那克萨戈拉的批评》)即将发表于哲学史领域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哲学史杂志》)上。

  

  会议现场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为本次会议的合作方。研讨会还特别邀请了商务印书馆、《哲学研究》、《学术月刊》和中国社会科学网相关负责人和编辑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