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西安中考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办法公布
4月22日,西安市教育局公布《2023年西安市中考普通高中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方案》。
体育特长生招生项目15个 艺术6个
体育特长生招生项目(15个):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击剑、围棋、举重、游泳、射箭、射击、健美操、棒(垒)球。
艺术特长生招生项目(6个):声乐、器乐、舞蹈(不含体育舞蹈)、戏剧(曲)、美术、书法。
城六区家长可在市教育局官网查看各校特长生招生计划
具有招收特长生资格的学校,可根据招生权限按最高级别的招生比例或人数申报本校体育类、艺术类特长生招生计划,计划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不包括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体育艺术特长生班),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长生、市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原则上不超过该校招生计划的3%。
城六区和各开发区在城六区招生的学校特长生招生计划须在4月29日前报市中招领导小组审定,凡未按时报审计划的,视为放弃。
各特长生招生资格学校根据2023年普通中学分学校招生计划的编制要求进行网上申报。城六区和各开发区在城六区招生的学校特长生招生计划审定结果将通过西安市教育局官网向社会公布。
五区二县特长生招生由学校提出招生计划初步意见,经区县教育局审定并向社会公布。
报考体育艺术特长生需要这些条件 还需资格审查
体育、艺术特长生必须是已具备西安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资格的初中应届毕业生。
体育特长生须在在初中阶段(截止特长生报名时间)参加国家、省、市、区县、开发区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和国家、省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的学生体育竞赛(不含趣味运动会和单项技术比赛),集体项目或单项比赛获国家比赛前16名,或省级比赛前8名,或市级比赛前6名,或区县级比赛前3名的初中毕业生。
艺术特长生须在初中阶段(截止特长生报名时间)参加国家、省、市、区县、开发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省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学生艺术类竞赛,集体项目或单项比赛获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二等奖、市级二等奖及以上的初中毕业生;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艺术类竞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初中毕业生。
报考体育、艺术特长生的考生,所申报项目必须与考生提供的体育、艺术类比赛获奖项目一致。申报时,考生需出具参加相关比赛个人获奖证书原件。对于参加集体项目比赛获奖的,还需出具有关比赛获奖情况证明材料,均由学校及区县、开发区教育局审核并签字盖章。
城六区和各开发区参加城六区招生的学校特长生报名审查工作在市中招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专家组进行审核。
五区二县和开发区参加五区二县招生的学校特长生由各区县、西咸新区教育体育局中招领导小组参照上述工作程序自行开展资格认定,经本区县、开发区中招领导小组审定同意,报市中招领导小组备案。
报考西安市具有跨区域招收特长生资格学校的“市外省内”考生,由招收特长生的学校进行资格审查,报区县、开发区教育局审定,区县、开发区教育局将审定名单报市中招领导小组备案。
特长生必须参加市级专业考试
城六区和各开发区参加城六区招生学校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必须参加市级专业考试。市级专业考试采取“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公示、统一审查、统一上报”的原则,在市中招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教育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五区二县制定本区县特长生专业考试工作方案,报市中招领导小组备案后自行组织实施。各开发区在五区二县招生的学校报名、资格审查通过的考生,参加相应区县特长生专业考试。
跨区域“市外省内”考生在报考学校报名后,由招生学校负责其专业考试,并将考试合格考生信息报所在区县、开发区教育局审定,区县、开发区教育局须将审定名单报市中招领导小组备案。
中考成绩达所在招生区域普高线60%的特长生按成绩高低择优录取
市级专业考试合格考生,按照招生项目与报考专业一致的原则,向招生学校提出申请,招生学校根据批准的招生项目与考生达成招收意向。招生学校可根据情况组织校级专业测试,校级专业测试要公开、公正、透明,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考生参加本校组织的校级专业测试,不得跨项目达成意向。招生学校拟录取达成意向考生比例不低于本校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的80%,未达到此标准的学校,所在区县、开发区学校要提供书面材料说明具体原因。
凡招生学校签订特长生意向数超过该校该项目招生计划数的,学校必须向家长说明特长生招生政策程序和风险,并签订相关承诺书等。
达成录取意向的考生,必须在网上填报志愿时在“体育、艺术特长生”相应栏目中填涂与达成意向学校一致的志愿信息。未填报意向学校或填报其他学校的考生将不予录取为体育、艺术特长生。
已与招生学校达成意向,中考总成绩达到城六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60%的考生,按照考生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五区二县和各开发区参加五区二县招生的学校特长生由区县中招领导小组参照上述工作程序进行录取。
跨区域“市外省内”特长生录取工作按照西安市跨区域招生有关政策执行。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