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当女儿小学面试失败之后
“
我当然不想妞妞变成留守儿童,只要孩子能在上海念书,我肯定尽全力为她创造条件,让我做什么都是愿意的。
— 这是全民故事计划的第708个故事—
前 言
“爸爸,你和妈妈在这里,我们的家在这里,我不想离开你们去别的地方上学。” 幼升小时,女儿的一句话刺痛了周亮。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3.7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约1.3亿人, “返乡、职校、打工、出路”,深深地困扰着每个流动人口家庭。
压力之下,35岁的沪漂周亮,为了给孩子积分入学,决定参加成人自考。12年的漫漫求学路,只为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以下是周亮的自述。
漫长的跋涉,从幼升小开始
35 岁那年,我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报考本科文凭。 毕业十多年后,我重新成为了一名学生。
做这个决定,源于女儿7岁时的小学入学考。朋友很早就提醒过我们,外地小孩要在上海念小学,基本上去的都是农民工子弟学校,想要进公办小学很难,基本上100个里面只有10个能进去。
1998年我来上海打工的时候,工地旁边就有一所子弟学校,是用厂房改建的,没有塑胶跑道,只有两个篮球场。无论师资,还是校舍和设备都比不上公办小学。
对于我们父母而言,孩子是唯一的,还是想尽力把女儿送到公办小学,给她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为了准备入学考,女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妻子就买来教材,给她辅导一年级的课程。妻子是高中学历,辅导其他科目还好,但英语真的是很吃力。
在我们老家,老师教不来英语这门课,我们基本上没学过英语,基础可以说是零。当时也穷,没办法和其他家庭一样,把孩子送去上辅导班。
妻子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学,对照教辅书摸索着学习,买来磁带反复听反复念,念熟了之后再去教孩子。妻子说能为孩子做的就是监督她读熟课文、默写单词,也知道自己发音不准、用的是笨办法,但真的尽力了。
好在女儿很懂事也很争气,一年级之前就掌握了千位以内的加减法,教材的内容也已经滚瓜烂熟。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很突出,幼儿园里每次讲故事比赛都是第一名。
所以她入学考那天表现得特别棒,这真的不是我自卖自夸,那天的情景我到现在都记得特别清楚。
面试老师让她读了一篇课文叫《小猫钓鱼》,女儿看了看课文和老师说:“这篇文章妈妈教过,我不光会读还会背呢!”然后她就当着老师的面,一字不落地把课文背了下来。
我当时看着,真的打心眼里为女儿骄傲。后来,老师还让女儿读了一篇二年级的课文。一开始还挺担心的,毕竟没教过女儿,谁想到女儿看着课文里的拼音,就很流畅地读了下来 ,还声情并茂的。
老师又问她:“秋天来了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女儿奶声奶气地说:“树叶落了。”“那春天呢?”“小草绿了。”反正就是怎么考都考不倒她。旁边家长还问我:“你家女儿怎么教的?表现得真好,一点都不怯场。”
面试结束后,女儿跑过来抱住我说:“爸爸,我表现得是不是特别棒?”我摸摸她的头,特别肯定地回答,“是呀,妞妞表现得特别棒,一定会通过的。”
名单出来的时间是下午六点,我站在宣传栏前,紧张地搓手,从第一个名字看起寻找女儿的身影。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却没有女儿的名字。
我想不明白啊,女儿的表现根本挑不出错,怎么会没选上呢?我在学校门口的花坛坐了好久,想到女儿期待的眼神,心里就一阵阵疼,止不住地叹气。
门口保安大哥看到了,过来给我递了根烟说:“兄弟,听你口音是外地人吧,这所小学不收外地学生的。这里老师说过,外地学生基本上四五年级就回去了,所以就算小孩再聪明、再优秀,只要是外地小孩他们都不收,面试也就是走个过场。”
晚上回到家女儿已经睡了,我把情况如实告诉了妻子。妻子听了,没忍住眼泪。其实,妻子一直是个很坚强的人。
我俩是福建人,1998年到上海打工。99年的时候,我在工地上被一卷钢材砸伤了脚,导致粉碎性骨折和严重的皮外伤,落下了终生的病根。即便到了现在,炎热的时候,伤口还会发炎流脓。
当时,工地的老板不肯支付医药费,妻子就大着肚子一个人去找老板讨说法。后来因为治病停工了很久,经济拮据,我只能带着妻子和女儿住在筒子楼里的群租房。夏天的时候,小屋闷热得不行,只能搬张躺椅出来睡在路边。但妻子从来都没抱怨过,一直都很乐观地鼓励我。
可女儿入学的事,让她有些绷不住。妻子说,女儿从小就在上海长大,我们也勤勤恳恳地打工、交社保,为这座城市做出了贡献,我女儿这么好,为什么就不能给她一个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
那个晚上,我翻来覆去没睡着觉,脑海里一直在想着女儿以后的出路。第二天,我提上水果去拜访了女儿幼儿园的园长,想看看她有什么办法。园长问我:“你是想让妞妞只在上海读小学,还是在这里参加中高考?如果以后要回老家念书的话,还不如现在就回,免得孩子不适应。”
“我当然不想妞妞变成留守儿童,只要孩子能在上海念书,我肯定尽全力为她创造条件,让我做什么都是愿意的。”
园长提醒我:外地小孩想要在上海读高中和大学,父母要持有引进人才类《上海居住证》,父母一方需是本科以上学历,满足这个条件的孩子可享受同上海本市常住学生同样的待遇。
我拿出纸笔,努力倾听、记录、理解这些辞令的含义。我是大专毕业,妻子则是高中毕业,离学历要求还差一截。如果女儿以后想在上海顺利参加中、高考,我们夫妻一方最晚要在她八年级之前拿到本科学历。其实最好能在五年级之前拿到,这样小升初不会面临那么多阻碍。
园长说:“我可以帮你们去和那所学校的校长求情,但你们得和校长说,已经在准备办理居住证了,妞妞小学毕业前能够办好。”我应允了下来,后来跟园长一起去找了校长,交了借读费,总算是给女儿争取到了那所公办小学的名额,幼升小这关终于迈过去了。
事成之后,我本来想请园长吃顿饭或者送点礼物,但园长都婉拒了。她和我说:“等妞妞顺利考上大学了再请我吃饭吧,这条路没有那么容易,希望你们好好坚持下去。”
和园长的谈话让我意识到之前在上海打拼的辛苦不算什么,像我们这样学历背景一般的父母,想要让孩子能在这接受更好的教育,必须要跨越这座城市的种种关卡,而取得本科学历是留下来的先决条件。我决定参加成人自考,为了女儿,我必须拼尽全力。
为了女儿读书,35岁的我决定参加成人自考
2006 年 9 月,我和女儿一起开学了。 当时的我,做生意刚刚起步。 2005 年之前,我靠着在工地上打工、外面跑车送货维持着一家生计,妻子负责照顾女儿,等孩子大点了就去干洗店兼职贴补家用。
我俩一个月的收入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到2000元。女儿上学、成人自考报辅导班、办居住证交社保……方方面面都要用钱。
从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总不能让妻子和女儿跟我过这种日子。我盘算着,一直靠力气吃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就和老家亲戚借了些钱,2005年自己做起了钢材生意。
靠着前几年在工地上摸爬滚打的经历,再加上朋友的引荐,积累了一些客户资源,生意刚起步还算顺利,每天都很忙。那段时间,整个人就像陀螺一样,白天要去工地送货跑业务,晚上还要复习自考,要兼顾做生意与读书,时间是最大的难题。
学校每天晚上七点钟开始上课,店铺在宝山区,离二工大的普陀校区有十几公里,下午五点钟我把女儿接回店铺,再坐公交往学校赶。等车、停站都可能耽搁时间,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花了做生意赚来的第一桶金,添置了家里第一台摩托车。
从小我就在念书这件事上没什么天赋,高三念了3年才勉强考上个大专。一是没什么心思读书,小时候要走好远的山路才能到镇里上学,放学后还要帮着家里割猪草,干些农活。二也是自己没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毕业的十几年里,除了偶尔过年回福建老家,买本杂志打发路上时间,我几乎没看过书。
但这次重返校园的感觉有些不一样,第一天上课,一进校门,远远看到砖红色教学楼上几个金色的大字:“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我的班级在教学楼的最高层,从窗户往外望,可以看到操场上人头攒动,有的在夜跑,有的在踢球,生机勃勃的,感觉自己也年轻了好几岁。想到女儿也可以和他们一样拥有美好的大学时光,我就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
我很珍惜重新读书的机会,很少缺课,上课时总坐在前排,各科笔记都理得清清楚楚。寒来暑往,读二工大期间,每年冬天夜晚最为难熬。时间紧张,晚饭我基本上在学校旁边的便利店解决。上课来不及了,就打包拿进教室,上完第一节课再吃冷掉的饭;放学骑摩托车回家,我戴上手套,再套件棉袄,戴着保暖口罩……全副武装,寒风从衣服的缝隙中透进来,吹得脚踝生疼。
每次考试前,我都会控制不住地紧张。考试前的一个星期,我躺在床上无法入睡,脑子里像装了个机械钟,一刻不停地在转,折磨得我几近崩溃。
母亲心疼我,曾问我,周围人的孩子都在读小学四、五年级时回到了老家,让妞妞回去读书不也一样吗?何必这么苦着自己。
我没法跟他解释,老家高考竞争压力大,在上海高考才更容易。我想让女儿的人生轻松一点,更重要的是,我想让她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虽然做生意、上学压力大,但女儿真的让我很欣慰。读小学时,成绩从来没掉出过班级前三,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还是学校里的小主持人,每次去开家长会都能听到老师表扬她。
最让我感动的是,每天我上完辅导班回家,没等我拿出钥匙,女儿就打开了门,手脚并用爬到我的身上,小手环住我的脖子,奶声奶气地说:“爸爸辛苦了。”那时的我虽然很累,但是浑身充满干劲。为了家庭,为了女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日子虽然过得紧张,但我们还是见缝插针地给女儿制造各种学习条件。老师说女儿口头表达能力好,建议我们去给她报个兴趣班。当时,宝山的少年宫开设各种兴趣班,一学期几百元,尚在经济可承受范围之内。
我们根据女儿的兴趣,给她报了书法、古筝和艺术语言的兴趣班。少年宫附近有个图书馆,几乎每个周末,我们父女俩都会一起去图书馆。
女儿喜欢看《鲁西西和鲍尔历险记》,再大一点喜欢看文学类的书籍,我俩都很喜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里说,生活本身便是平凡的,不断地重复着,行进着。然而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困难面前的不低头、不气馁,就是不断地去战胜困难,战胜自己。
2009年4月,我通过了最后一门考试,我奋笔疾书,把试卷写得特别满,长达三年的自考生涯终于告一段落。拿到本科学位证书的那一刻,我知道女儿的未来有着落了。
女儿的起点,我的天花板
虽然顺利拿到了本科学历,但我和妻子还会常常为居住证提心吊胆。 居住证每年审核一次,上海的政策几年一变,居住证的条件也常变常新。 我们得小心维持着生意,持续自费交社保。
2013年7月,上海不再施行人才引进政策,改为《上海市居住证》积分制度:积分需达到120分,根据年龄、工作、社保、文凭等打分。中考前,非沪籍父母如果未攒够120个积分,孩子中考填报志愿时就无法报考高中,只能填报中专和技校。若满120个积分,孩子可以享受和沪籍学生一样的待遇。
女儿当时上八年级,回家告诉我们:老师说让回家看看父母积分够不够,不够得提前回老家准备中考了。我和妻子让她放心,这几年来我们密切关注政策。为了保险起见,社保还缴了两倍基数,再加上本科学位证书,各项分数加在一起,能攒够积分了。
但很多家长没那么幸运,女儿班上的一些同学因为父母没攒够积分,中考无法报考高中,只能转学回老家。
后来听女儿说,几个同学回老家没多久就早早辍学,回上海打工了,女儿读大学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结婚生孩子了。
当初那些父母来上海,也是想让小孩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谁能想到又陷入了“返家——教育跟不上——早早辍学——回上海打工——生娃——返家”的循环。
对于我们外地人来说,攒够120积分并非易事。每个环节都不能有疏漏,一些人考了两三年依旧拿不到学位,一些人交不起社保。像我们自己做小生意的,需要自费缴纳社保,每年投入到这一项上的支出,就达到3万元。
当初和我一起成人自考的兄弟老苏,2010年炒股亏了很多钱,社保断缴了,没攒够积分,只能带着女儿思思回福建老家念书。
思思从小成绩就特别好,经常考年级第一,和我女儿也是从小的玩伴。但后来转回老家念书后,没能考上我们县的重点高中,大学也只考了个二本。
也有些朋友攒不够积分,就走假离婚再和本地人假结婚的路子,虽然风险大,但为了孩子读书,总得试试。
临行前,我和老苏聚了聚,他羡慕又心酸地说:“还是老周厉害啊。我呀……没用,没用啊。”
身边朋友的离开,让女儿在学习上更努力了。之前她只知道我在上学,现在才多少理解其中的不易,明白自己留在上海继续读书的机会有多宝贵。一年后,女儿顺利地考取了一所市重点高中。
我始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受到园长的指点,早早地为女儿入学做起了准备,这一路走来也算顺利。女儿也像我期待的那样,很好地长大,出落成了一个开朗、乐观、自信的姑娘。
高一的时候,女儿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学校的访学项目,到加拿大开启一个月的交换生生活。
在浦东国际机场,女儿在安检口和我笑着挥手告别,我的眼眶有点湿润。我想起了小时候上学走过的山路,蜿蜒、曲折、小石子磨得脚底板生疼。
但我知道,女儿的路和我不一样。15岁的她将要去到一个遥远的国度,虽然我那时还没有坐过飞机,但我清楚那片世界,广阔、自由、有着更多可能性。
女儿的人生刚刚开始,我为之奋斗一生的天花板,才只是她的起点。
在看到更广阔的的世界之前,我希望女儿快乐
2017 年,女儿高三,当时广州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生意伙伴邀请我一起去那边创业。 但是岳母病重,妻子需要回到老家照顾母亲,女儿这边也不能没人照顾。 我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朋友的邀请。 女儿正处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我不能拖她后腿。
高三的最后一段时间,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多的睡眠时间,我在车后座准备了被子和枕头,女儿上车就一路睡到学校。
我握着方向盘,奔驰在晨光熹微中。这一刻,作为一位人到中年的父亲,心里既有忐忑又充满希望,十二年接送女儿上下学,风雨无阻,这条路就快要到尽头。好像在迷雾里走了很久,浓雾散开,终于要看清前方的路。
高考之前,根据模考的排名,我预估女儿考上一所上海本地的211没有问题。高考那天,车子的仪表盘上出现了“188888”这串数字。我在朋友圈写下:希望这串吉利的数字,能给女儿带来好运。
仪表盘上的幸运数字丨作者图
可这一次,好运没有降临。女儿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了514分,比平时稳定发挥的成绩低了30分,离上海大学的分数线差了4分。要留在上海本地的话,只能上所双非一本。
说不失落是假的,毕竟全家人努力了这么多年,就等着这一刻。但我更担心女儿的情绪,从小到大女儿都很要强,学习上也很努力。没考好,比父母更难过的应该是孩子自己。我们做父母的,只要孩子尽力了,不管什么结果都能接受,只是怕孩子自己迈不过去这个坎儿。
分数线出来的第二天,女儿和我们说想要复读。我马上去咨询了相关情况,但却了解到公办学校一般不接收外地的复读生,而且外地的往届生报名上海高考的手续也会更加麻烦。
我和妻子、女儿的班主任商量了一下,还是建议女儿不要复读。一是不确定能不能顺利在上海参加明年的高考,二是担心女儿的身体情况,高三那年女儿一直处在高压的状态下,经常生病,再来一年不确定她能否承受,也不能保证能够发挥得更好。
女儿一向是乖巧懂事的,听了我们的建议就开始准备报志愿的事了。
大学四年,我隐隐地能察觉到,女儿始终为当年高考的事情遗憾着。别的孩子在享受大学生活的时候,女儿依然很努力。虽然在本地上大学,但女儿却很少回家,总是在忙着学业、比赛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大四那年,女儿以四年绩点第一的成绩顺利保研到一所知名高校。
填完研招考系统的那个晚上,我和女儿喝了点小酒,聊了很多。女儿说:“爸爸对不起,当年高考没考好,让你和妈妈失望了……爸爸对不起,你为了我上学,放弃了去广州发展的机会,但我却辜负了你的付出……爸爸对不起……”
女儿的话心疼得我想掉眼泪。我才知道,高考失利这个坎儿她一直没过去。大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女儿的体重从110斤掉到90斤。她和我说是在减肥,我也以为是小姑娘长大了爱美。那会儿才知道,女儿刚入学的时候因为这件事焦虑得睡不着觉,心情一直很郁结,才暴瘦了20斤。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和妻子很少用家长的辛苦去鞭策女儿,就是不想她因为这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但没想到,女儿什么都知道。可她怎么就不知道,作为父母,我们只是本能地想给她最好的,谈不上什么辜负和不辜负。
研究生开学的前一天,女儿和我说,研究生期间也会好好努力,争取毕业时能通过应届生通道直接落户上海。
我给女儿发了一段语音,大致意思是说:能考上研究生已经很棒了,一直以来你都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凡事量力而行就好,不必太在意结果。爸爸妈妈希望你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被束缚,但在这之前最重要的是你的健康和快乐。
2021年9月,女儿研究生开学,我也坐上了去广州的飞机,当年的生意伙伴又给我发来了邀请。这几年的疫情让我感受到了人生无常,能平安、幸福地度过每一天已是圆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就要抓紧去做。这一次,我要去探寻自己的广阔世界。
留在上海,只是我们通向幸福的一种方式,离开也是。我和女儿的人生,都不该困在一个局里。
(本文根据当事人口述撰写,文中人名为化名)
作者 | Audrey
编辑|雾
▼
每周一三五 晚九点更新
也许你还想看
全民故事计划正在寻找每一个有故事的人
讲出你在乎的故事,投稿给
tougao@quanmingushi.com
故事一经发布,将奉上1000元-3000元的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