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学设计教案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交换律,能利用加法交换律解决简单问题。

  2.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运算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发展符号意识。

  3.获得积极的、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法交换律。

  【难点】加法交换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询问学生运动会报名情况。出示报名表。其中报名跳绳的有28个男生 17个女生。报名踢毽子的有23个女生。

  提出问题:跳绳的一共多少人?

  学生根据问题容易列出算式28+17或17+28。请学生观察算式。

  教师明确在加法算式中有很多运算规律,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

  (二)讲解新知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稍后分享。预设通过计算学生得出:

  28+17=45(人) 17+28=45(人)

  思考两种算式的意义,同桌之间交流讨论算式的异同点。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后,教师总结概括:两个算式都计算跳绳的总人数,加数分别是28、17,但是加数的位置不同,计算的结果相同。

  教师追问: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连接两个算式,应该用什么符号呢?

  学生根据算式表示的意义容易想到用等号进行连接。

  组织学生活动,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观察写出的算式,提问学生: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一规律。

  学生分享表示方法,如△+O=O+Δ、甲+乙=乙+甲等。

  教师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用字母a、b来表示,得到a+b=b+ac

  教师明确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三)课堂练习

  填一填:45+54=( )+4526+42=42+( )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加法交换律。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