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共青团典型工作案例 中北大学·研习会

  本报记者 张丽

  在中北大学校党委领导、校团委指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具体指导下,2017年11月,中北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习会成立。5年来,研习会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着引领带动学校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领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作用。

  “会上+会下”探索青年理论学习“研习模式”

  5年来,研习会成为全校最大的思政社团,为众多学子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展示自己的舞台。

  中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晓东是研习会的指导教师,谈及研习会的成功经验,他说,首先是建立高校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育人机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生日常教育活动中。

  研习会创新青年理论学习模式,探索出“会上+会下”的研习模式,在社团内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交互式理论学习。

  具体而言,会上坚持开展社团内“每周一学”的社团骨干领学、“每日一练”社团小组内督学、“每月一讲”社团小组间讲学的交互式学习;会下坚持“主题宣讲、导学实践、实景体验、项目申报”的体验式学习,利用红色资源红色实践基地,坚持“内容浸润、情景浸润、情感浸润、实践浸润”浸润式学习。

  杨晓东说:“通过青年主导研习,引发青年共鸣,增进青年认同,达到了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作用。”

  “校内+校外”涵育青年宣讲实践“研习品牌”

  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研习会还特别注重实践,采用“校内+校外”的方式,打造出一系列青年宣讲实践的 “研习品牌”:“行走在中北的力量”主题宣讲、“关爱特殊儿童”义务支教、“全校学生骨干应知应会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都成为了知名度高、参与度广、覆盖面宽、好评度多的品牌活动。

  截至目前,研习会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等,累计开展理论宣讲400余场,受众5万余人次;深入山区为留守儿童开展支教活动,累计开展线上服务3000个小时,线下服务2500个小时,为1000余名留守儿童带去知识与温暖;连续4年开展校、院两级团学骨干应知应会知识竞赛,全面提升团学骨干的理论素养。

  “线上+线下”搭建青年成长交流“研习平台”

  杨晓东表示,研习会的成功经验还在于突出育人主体作用,丰富扩展学习路径,打造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学习载体。

  据悉,研习会成功搭建了线下学习分享、网络文化宣传、主题实践教育基地的“研习平台”,推出知识竞赛、竞演讲述、话剧展演等系列校园学习分享活动,建立了军工文化、校友文化、红色文化等青年爱校荣校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学习、宣传、实践、互动等方式全方位精准提升青年素养。

  研习会自成立以来,在校党委领导、校团委指导下,以学习出精髓、活动出精品、人员出精英的“三精”为目标,形成了理论宣讲、主题实践、“每周一学”、志愿服务等众多特色品牌活动,先后荣获“2022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2021-2022学年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全国最具影响力理论研究社团五十强”等国家级荣誉。社团入选团中央“‘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中国青年志愿者“七彩假期”暑期社会实践队伍、2022年团中央“强国有我,‘核’你一起”大学生志愿宣讲团队。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党书畅、吴正浩、蔡奕明、孙宇飞,“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蔡奕明,参加团团夏令营的罗坤等一批优秀社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