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辛苦“尋醫”路 四川公布《天回醫簡》相關醫學資料

  人民網成都4月21日電 4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成都中醫藥大學博物館舉行了《天回醫簡》整理出版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天回醫簡》的整理出版情況。

  發布會邀請了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院長柳長華、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劉毅、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長濮新、四川省中醫藥局副局長李道丕、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鬆等人出席。

  據介紹,《天回醫簡》是2012年在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一處西漢時期墓葬中發現的一批醫學竹簡。它被認為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書,而非下葬時一次抄錄。這批簡書在水中浸泡了兩千多年,殘缺散亂已十分嚴重。經過十年的整理研究,《天回醫簡》一次性公布了與醫學相關的全部資料,構成了一個系統的醫學體系。

  柳長華介紹,《天回醫簡》的整理出版工作具有歷史厚重、力量厚重和成果厚重“三大厚重”。其中,歷史厚重體現在竹簡沉睡了兩千年,直到2012年被發現﹔力量厚重體現在多個部門積極參與、各方聯動整理出版的過程中﹔成果厚重則是經過十年的寒暑苦,整理組終於解決了竹簡編聯、釋文等重點難點問題,得到930支醫簡、2萬余漢字,兼見篆隸、古隸及隸書等多種字體。

  《天回醫簡》的力量厚重,多方齊聯動,奇書重現世。201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立項,聯合成立《天回醫簡》整理組,開啟了對這批珍貴醫簡的整理研究。2019年,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全國首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成立,進一步推動了天回醫簡的整理研究工作。

  柳長華指出,《天回醫簡》的第三大價值在於其對於現代中醫藥研究和發展的啟示。他表示,《天回醫簡》的出土和整理研究,為中醫藥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歷史文獻材料,豐富了中醫藥理論體系。

  李道丕表示,中醫藥已經成為四川對外交流合作的一張靚麗“名片”,四川省中醫藥局將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和中醫藥強省建設貢獻更多中醫藥文化力量,展示中醫藥文化的風採和精彩。(劉海天、實習生顧一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