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弄虚,家长作假,这绝不是素质教育
近期,深圳某初中一名七年级孩子的家长,向深圳市教育局发出公开信,呼吁立即修订综合测评标准并简化信息管理平台,引发了深圳乃至整个初中生家长圈的关注。对此,深圳市教育局今天上午召开专题会议,决定认真听取社会各方意见,深入开展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完善评价方案,完善评价工作机制。
这位自称“雪妈”的家长自曝是一名大学老师。在公开信中,她从自己和孩子屡屡为综合素质评价而疲于奔命出发,指出深圳市教育局对初中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方案较之广东省方案加量加码,不仅忽略了不同家庭之间经济能力、数字化程度的差别,也造成了学生和家长一起弄虚作假的必然结果。
雪妈的公开信感情丰沛、逻辑清晰,且不乏真实事实支撑,因而获得了大量读者、家长的认同。而从公开信的内容来看,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深圳中考的普高录取率不到50%,学生的应试压力很大;第二,在应试压力不减的前提下,官方推行的“素质教育测评”不断加压加码;第三,素质教育的考评缺乏硬标准,存在注水、作假、投入产出比低、功利化等问题,不但学生压力大,家长也跟着受苦。
在公开信中,雪妈还提到“数字鸿沟”和“教育公平”的关系,二者的联系当然存在,不过作者在公开信中对教育公平的强调,更大可能只是一种策略上的考量,希望扩大议程,吸引更多人参与讨论。对于雪妈和她身边的家长来说,娴熟使用智能手机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向了孩子的义工、研学、艺术表演、学科竞赛等等活动,这让她和其他家长无法接受。更何况,家长们普遍发现,这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往往只是肥了某些培训机构,对于孩子的能力提升有限,对家长时间、金钱的榨取则几乎是无限的。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天然对立,但目前孩子们应试教育的压力已经很大。用雪妈的话来说,他们需要“一张安静的课桌”,静心学习;但同时,深圳市教育局出于培养面向未来需求的人才的考量,也在加大力度推行素质教育。从大方向上来,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文体有特长,心理素质佳。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为了帮助孩子应付考试压力和素质教育压力,家长被迫深度卷入其中,情况接近失控;而在孩子层面,他们的应试结果可能变糟,素质教育也没有真正看到成效。
某种程度上,充满理性能力的人们,可以为投资未来而牺牲眼前利益,但如果过于侧重未来,尤其是在投资未来的过程中发现大量形式主义,那么家长就需要重新考量了。事实上,雪妈的意思非常精准,那就是作为官方的教育局,不应该擅自对素质教育目标进行拔高加码。这是因为,学校主要功能在于应付统一化的考试压力,至于素质教育,每个孩子能力兴趣不同,每个家庭金钱时间也不同,所以,学校应该将素质教育的方向、进度控制权交给家庭。在素质教育方面,学校可以尽可能维持一个低目标,以便不同程度的孩子和家长可以较容易达到。
应试教育虽然问题多多,但考评标准极为明确,孩子能不能上深圳中学,能不能上985大学,分数可以决定一切;而素质教育看似迷人,但却是一个缺乏清晰标准的混沌场域,搞好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孩子的悟性,很多项目还需要无限的时间、精力、金钱。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推进素质教育不能好高骛远,不能脱离实际。毕竟,重压之下,让孩子弄虚,让家长作假,这绝不是什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