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淀”亮营商路丨锚定国际化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一环,而在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时,与国际接轨又是一道必答题。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既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又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城市,北京的“两区”是当前中国最开放的平台。承载“两区”建设重任的海淀区则抓住机遇,发挥“两区”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三区”政策叠加优势,积极打造对外开放的“海淀样板”,在探索营商环境国际化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营造国际创新生态
近年来,海淀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领域,建设了集成电路设计园、中关村壹号、“星谷”等一批特色产业聚集区,吸引了各类人才“走进来”,在此创业就业。
中关村壹号
随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突破,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建设离岸创新中心等23项改革措施落地实施,数字贸易港、跨境数据流动试点等多项重点制度创新取得突破,外汇政策、外债便利化试点等方面逐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案例。
海淀区“两区”建设以来,截至2022年底,共计新增“两区”项目979个,其中外资项目240个,占比24.5%。通过“两区”建设的带动,实际利用外资63.7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全市占比36.6%,位居全市首位。
在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方面,海淀区出台国际化专项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快速提高企业的国际研发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积极推进本区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围绕“高精尖”产业领域,支持企业通过联合境外企业、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或以共建海外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形式,开展国际研发合作,提高全球联动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并购。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对标国际规则标准,也是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海淀区对标国际先进做法,实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表报退”;针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大幅减轻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负担。
精准施策,践行做企业“创新合伙人”理念
海淀区市场监督局全面推进标准创新领跑,为提升海淀区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集聚国际标准化服务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撑。落地北京市区级层面首个系统性标准化支持政策,通过标准创新专项行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大健康、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发展。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专项行动”,截至目前,94家企业完成123项标准对标。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举办论坛,组织展会,开班授课……近年来,海淀区不断搭建国际交往交流平台,引聚国际资源要素。
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的中关村论坛,已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成为代表国家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创新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展示新发展理念、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国际交往窗口。
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效果图
2012年以来,“国际化人才实训班”已累计为600多家企业和机构的800多名高管提供了培训,不仅为参训企业提供了“海外风险与应对、海外营销、知识产权、创新以色列”等多方面的课程内容,同时也搭建了一个符合企业国际化需求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此外,海淀区还通过发布《海淀区外商投资指引》、组织企业参加国际高端展会等“引进来、走出去”的系列举措,助力国内企业海外拓展,吸引外商前来投资。
建设国际宜居环境
建设宜业宜居海淀,强化设施配套,也是海淀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发力点。
为推动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服务来华外国人才在海淀创新创业,海淀区推出《国际人才工作生活服务指南》。为外籍人才各类证件办理、商务、子女入学和教育、医疗和商业保险、体育场馆、住房、休闲娱乐等方面提供服务便利。
近几年,海淀区不断优化国际学校布局,扩大国际学校规模,扩增国际教育学位,完善国际教育供给,提升国际学校办学质量和国际教育服务水平,以满足国际人才子女的多元教育需求,基本形成结构合理、覆盖全区的国际教育布局,持续助力区域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海淀区共有2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北京海淀清华附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北京海淀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另外,10所高中举办了13个“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增至6所,所有中小学及幼儿园向在京常驻外籍人员子女放开。全市首家共享“Medical Mall”模式医疗健康综合体“光合健康荟”项目也在海淀区落地,共同构建健康生态产业环境,实现“国际化、智慧化、集群化”。
首创光合健康汇
海淀区以“两区”建设为翼,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推动各项任务和政策落地实施,奋力打造新时期改革开放新高地,笃志走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最前头、走在先行先试最前头、走在高质量发展最前头。未来,海淀区将继续坚持国际化高站位,拓宽全球化发展视域,聚力区域合作发展,深化国际对外交流,建设链接全球、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力争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以更大的担当有效支撑科技北京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