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女儿”樊锦诗为母校北大捐款一千万:为敦煌学研究添砖加瓦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今天我捐赠给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这点捐款,是我应该给母校做的奉献。我希望樊锦诗教育基金的设立,会对北京大学敦煌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一点添砖加瓦的积极作用。”5月4日,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日,“敦煌女儿”、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杰出院友、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回到北大,同时带回1000万人民币的捐款,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用以支持北大的敦煌学研究。

  5月4日,在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日,樊锦诗为母校捐款1000万人民币。图/北京大学

  在捐赠现场,樊锦诗表示,自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得益于母校“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的熏陶和许多前辈师长们的谆谆教导、悉心培养,才使自己有能力为敦煌石窟做了一些贡献。同时,樊锦诗也为母校送上125周年生日祝福,愿北大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据介绍,樊锦诗教育基金为不动本基金,使用基金收益用于推动北京大学敦煌学研究的开展。

  记者了解到,此次捐赠的资金,包括之前樊锦诗先生2019年获得的吕志和奖的奖金(该奖金总额为2000万港元,樊锦诗将其中一半捐给母校,另一半捐给敦煌研究院),还有2020年获得的“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的100万港元。在此基础上,樊锦诗为了使基金本金能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又将她本人多年的积蓄数十万元捐出。

  樊锦诗在捐赠仪式上说道,“做人不能只为自己打算,这份奖金应该‘取之有道’,更要‘用之有道’,一定要使所得奖金用在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业上。”

  公开资料显示,樊锦诗1958年进入北大考古专业就读,1962年下半年在本科期间的最后一次专题考古实习中选择了敦煌莫高窟。1963年毕业后,樊锦诗服从国家分配前往莫高窟工作。此后数十年,樊锦诗走遍了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看遍了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将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管理工作当作终身事业。

  记者注意到,樊锦诗十分惦念北大的学弟学妹们,多次以书信、演讲、寄语等形式与北大同学们交流。在5月3日举行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回信十周年座谈会”上,樊锦诗勉励同学们,要在学习过程中把人生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熟读文物保护领域的各项法规、准则,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开阔眼界,学好外语,以开放的心态增进国际交流;珍惜校园时光,充分利用好北大优质的教学资源,努力读书、勤于思考;向考古先辈们学习,传承好“甘坐冷板凳”的考古精神,求真学问、下苦功夫。

  2019年,她在书信中对北大新生殷殷嘱咐,“做有博大胸怀和仁爱境界的北大人”,又在新生训练营上“耳提面命”,鼓励大家“永远在路上”;2020年,她寄语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新生们,要努力成为知行合一、融会贯通的考古学者,要有沉潜大隐的心态和准备,将个人的追求融入考古这一神圣的事业。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