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悦读
最美人间四月天,季节像是一本书,每一章都有各自美的姿态。春天,无疑是一年里最能兴发诗情的篇章。于是,人的审美感受仿佛与时间自然而然地联系了起来。我谈的是美育,但真要说的,其实是人——人的真实生活,人的生命体验,人的成长与自由;在人的全面发展里,美育是什么,该怎样做;学校、家庭、社会不同的场景中,贯彻美育的途径和方法又有哪些。
近来,人工智能对话等智能检索工具大为流行,我却还是喜欢从书本中获取有关美育的知识,解答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一方面,书中的知识来源可靠,可以避免人工智能机器偶尔的“胡言乱语”和虚构事实;另一方面,也喜欢享受读书时脑中出现的疑惑,以及经历一番思考后豁然开朗的乐趣。不过,我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我手头常常翻动的美育好书,竟有几本书的作者是我所认识的,是我真实生活中熟悉的人。这种感觉非常有趣,能让我在读书的时候,把书本中的观点和文字,变成真实的对话,听到生动的声音,想起作者的表情和神态,也让我更真切地理解到文字后藏着的情怀和思想。
▲ ?《美育教师手册:理论、方法与实践》 李睦 清华大学出版社
从我自身的专业领域美术教育出发,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主持编写的《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非常具有启发性。今天的学校美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核心素养导向。书中集合了众多美术教育专家对美术核心素养的分析和解读,既有上位的价值立意、概念阐释和理论梳理,也有中位的路径指导和方法设计,还有可以落地到课堂的建议与可借鉴的实践案例。它不仅适合基础教育美术教师放在手边案头,对于高校美术老师也很有借鉴意义,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核心素养最关键的要点,通过建构艺术教育与生活的关联,达到美育的育人成效。我这样想的时候,尹老师生活中一言一行的智慧和幽默跃然眼前,其人其书启发我,只有领悟生活的通透感与审美性,才能懂得浸润心灵的美育密码。
▲《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 尹少淳 湖南美术出版社
理解了素养目标,还想知道怎么教,这是作为美育教师的我特别关心的。教师职业认同的养成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发自内心、自主鞭策、不断爬升的过程,以完全躺平的姿态,恐怕不能完成提升的目标。此时,教师可能需要一个攀登的手杖。清华大学李睦教授主编、沈晖副主编的《美育教师手册:理论、方法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年)为广大的美育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用工具。此刻,浮现在我眼前的李睦老师,是一个既善于画画,又会吹口琴、弹古琴,还能深入浅出地启发理工科学生美感素养和创造能力的宝藏老师。今天的美育需要打破学科藩篱,不能抱持专业技能,仅以艺术家为主要培养目标,而是要激发美感体验,唤醒艺术创造和审美想象,是一种人文启蒙。
▲ 《大学美育》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育蕴含的人文价值,在不同时代的语境中内涵也不同。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主编、郭必恒教授副主编的《大学美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提出了新时代的“中国式美育传统”,尤其是其中“文心涵濡”的题旨,击中了我的内心。作为今天的中国人,应该将古典的人格养成与博雅教育,有机融入今日的美育育人全过程,重塑中国式现代美育的品格与气质。王一川老师曾经担任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他为人处世谦和、淡泊、正直、高洁,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君子”。
最后,我还想到一位当代艺术家,北京教育学院的吕鹏教授,他有一本书《美术学科的馆校合作教学模式与实践》即将付梓,我有幸提前翻阅稿件,很有感觉。书中提到将博物馆、美术馆与学校美育紧密结合,并有很多可以推广的实践案例。比如吕老师带领中小学生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创作的装置作品。美育,一定要有动手参与的实践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具身性、沉浸式体验。我们读书,既要享受阅读文字的体验,也要学习放下书本,身体力行,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真问题,用艺术创意的方式解决真问题,以善良仁爱的态度传播美的信息、创造美的共鸣。美育教会我,生活如此丰富多彩美妙,希望每时每刻都能用天真之眼、赤子之心去欣赏美、创造美。窗外芬芳,正是美育好时节。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2023年4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美育悦读》
责编:张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