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汉”十余年深入汉正街拍摄访谈,出书为城市记忆存档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7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汤蕾)“汉正街是萦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的情愫。我母亲1929年出生在汉口大水巷,舅伯、表哥、表姐都出生在此,哥姐和我60年代(上世纪)出生在汉口江汉一路……”

  因为这份情愫,“老武汉”方三勤女士近年背起相机,拍摄汉正街的大小街巷,提笔写出数十年在汉正街生活的点点滴滴,日前出版图文并茂的《汉口正街的斯巷斯民》一书。该书是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文库武汉文化发展丛书之一,由武汉出版社新近出版。

  方三勤说,小时候去舅伯家,从繁华热闹的中山大道往里一拐,仅几步之遥,老巷的古朴端庄就马上用一种最宁静的温暖把我包围,穿行于长街小巷,不禁被林立的店铺、拥挤的人潮、琳琅满目的商品、沿途的吆喝叫卖声深深吸引。岁月在流逝,时代在变迁,武汉城市地标越来越多了,城市“高了”、街道宽敞美丽了。汉正街也在与时俱进,旧貌展新颜,它过往的岁月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应当留存于世,让年轻一代知晓,懂得我们城市的根脉所在。

  书中照片:新安书院一角。方三勤 摄

  为留住这些老街老巷身影,从2011年起,作为摄影家的方三勤开始尝试有文案、有计划的,全景式、文献记录式拍摄汉正街,用影像表达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独特记忆和理解。十几年来,她走遍了汉口的大街小巷,入户700余家,与5000多位住户、客商沟通交流,逐步形成了《汉口正街斯巷斯民》一书中《汉正街的由来与变迁》《汉正街巷掌故》《红色遗址》《老店名师》《汉味名吃》《旧址新说》《人物春秋》七个章节。

  书中照片:药帮巷。方三勤 摄

  书中记录有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且仅存的唯一一座老桥保寿桥,有始建于1668年的新安书院旧址,有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地区公开出版发行革命书刊的第一家书店旧址,也有从汉口走出的羽毛球世界冠军韩爱萍、“麻瞎”的故事,也有百年老店亨达利、汪玉霞、叶开泰等,发展、兴盛、衰败、复兴的传奇故事。

  书中照片:修缮后扎根在武汉云尚国际时尚中心的保寿桥。方三勤 摄

  书中图片丰富,采取新旧、变化相结合方式,从视觉的直观感受上突出了汉正街当代的历史变迁,也突出了汉口市井、市民的众生相。书中收录了方三勤近十年拍摄的照片,也有少部分是她潜心搜罗的清末民初的老照片,在汉正街动迁、改造后,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书中文字言简意赅,许多故事都是由方三勤独家采访,首次发布,对于城市记忆和城市影像史的研究有较大的文献价值。

  书中照片:汉正街第一任个体协会会长杨占芬。方三勤 摄

  武汉市社科院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原所长、武汉文史专家张笃勤表示,《汉口正街的斯巷斯民》一书是研究汉口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标本。该书为变化中的汉正街区建档,不仅记录了老街老人的消失、迁移,也记录人物创业的艰辛,创新的喜悦,创造的快乐,街区焕发勃勃生机的新面貌,居民搬迁的新希望。作者不仅像历史学者记录追述老字号的历史,也实地采访老字号的新传承新发展,展现汉正街区商业业态如电商等的现代化变迁。这本书记录和传播的,正是汉正街区斯巷斯民生生不息的创业创新精神。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