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万物的秒懂围棋|哦,这是我见过最红的一节围棋课!

  世界读书日,小栗咂在家里读了一天的书。

  果真不负读书日!

  既然是读书日,小栗咂也要来推荐两本书。

  而且,这两本书,可以设计成一节以生命科学为主题的围棋入门课。

  或者,这两本书,可以设计成一节以入门围棋游戏讲生命科学课。

  反正,你看想要怎么上吧。

  第一本书,那必须是胡晓苓老师的《围棋零基础轻松入门1》呀。

  第二本书,是帕斯卡尔·爱德兰的《我们的身体》这本书。

  这两本书?感觉八竿子也打不着哎。

  难道是气?骨架?大脑?

  不瞒你说,小栗咂刚开始也有点儿懵。该怎么知识迁移,创造不同呢?

  有了,血液!

  血液有动脉和静脉,全部通过心脏在全身进行循环。

  这句话,我来换个说法。

  围棋的棋子有黑棋和白棋,双方棋子要把棋走在棋盘上。

  是不是有点儿想法啦。

  我们继续……

  血管就像棋盘上的线。

  动脉是黑棋,静脉是白棋。

  血液主要成分是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负责运输养料和废物,像黑棋(白棋)的全局思维。

  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三种成分。

  红细胞,携带氧气,像极了棋子之间的断和连接。

  白细胞,就是小吃货,喜欢风味小吃。它吞噬异常细胞,攻击外来物。是不是最爱攻击对方,吃子、死活和对杀。

  血小板,老好人一个枚。促进止学,加速血液凝固。是被对方攻击时,死活、吃子、对杀。

  当血液在心脏的帮助下,在全身进行了一次循环,一盘棋也就下完了。

  哎呀,我怎么居然想到这么好玩儿的内容。

  如果以生命科学为主题的围棋入门课来上这节课,只要上完《围棋零基础轻松入门1》的第四课,也就是围地多的一方胜(7路),学生能基本下完一盘棋,就可以把这节课作为复习课。既复习了之前的内容,又了解一些流淌在我们身体里的血液。

  也可以集中放在学完15课,实战局对这课后边,单讲实战对局如果觉得有些单调,完全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元素。

  如果学生有《我们的身体》这本书,拿上更是合适不过了。老师除了准备书,还可以准备一些奇奇怪怪的小东西。

  这节课,想不好玩儿才怪!

  #01

  连接万物的秒懂围棋

  如果以围棋游戏讲生命科学来上这节课,那需要先来补充一下《围棋零基础轻松入门1》的三个规则。

  学会这三个规则之后,再加上第二课和第三课的“如何围到更多的地盘”(断和连接)就OK啦。

  小栗咂今天读了一天的《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这是小栗咂的二刷。但是依旧有很多新的理解和认识。

  书中说:在各个学习领域中探究入门概念,并且谨慎地对待与此相关的教学活动:思考一种准全局性理解是否具有类似于“门槛”的特性,它是否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认识高度,是否能帮助学习者获得关于世界运转机制的更广泛观点。

  现在的密集的信息量天天给我们各种轰炸,我们都在接受碎片化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也往往只关注到专业性,却忽略了整体的全局观,整体框架意识。

  这本书一再强调,我们不仅仅需要知识,但也需要警惕“学以致用”,这样的使用并非是为了一次考试,或者下完一盘棋。

  也许学棋的很多学生只是在学校、机构里会下棋,但是生活中却很少能够再触摸到棋,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让他们所学的围棋,运用在生活之中。

  小栗咂知道,这种的知识迁移,看似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知识迁移要么是需要高端的反思性学习,从而实现有意识,深思熟虑的迁移。要么低端的大量实地练习,从而实现无意识的,自动的迁移。

  因此我们都在尝试,希望学围棋,不至于棋盘,还可以连接万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