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作业让学生看场球是教育应有的柔度
对杭州钱塘区下沙中学的学生来说,正在进行的卡塔尔世界杯将是难忘的——几场比赛的直播正逢晚自习时间,学校没有布置作业,组织他们集体看球。该严格管理的时候就严格管理,该柔性管理的时候就柔性管理,当学生心思在看球上,与其按着头让他们学习,不如释放他们的爱好。这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教育理念。
世界杯足球赛的魅力尽人皆知,学生对足球比赛有浓厚的兴趣,再正常不过了。如何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处理好学习和看球的关系,这是多年来所有中小学都面临的考问。而最终的做法,各不相同。
很多学校采取的是一刀切禁止的做法,这一来,学生对于世界杯的热情看似被“压制”住了,视线也貌似回到了课本上,但只要是“球迷”就知道,有球看不到,有偶像而不能“亲眼”支持,心中肯定会有无数虫子在噬咬。有人心不在焉,有人采取各种方式瞒天过海,悄悄关注比赛实况,老师百密一疏,很难完全防住。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学习效果很差,学生还容易心生闷气和怨气。
包括下沙中学在内的一些学校,弃“堵”为“疏”,主动为学生空出适当的观赛时间,让他们痛痛快快看个够。学生宣泄了足球情结,再集中精力专心学习之中,称得上顺势而为。当然,这种事在中小学较少听闻,因而必然带有争议性。
对处于未成年阶段的学生予以严格管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些中小学生易生惰性,学习中常常分神,如对其放任,后果不难设想。因此,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定,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非常有必要。但严格管理不等于“认死理”,“刚”到让人喘不过气,而是要“软硬皆施”,更具科学、灵活性。在中学生的学习时光里,只能遇见一两次世界杯,这种“稀缺性”和荷尔蒙纠缠之后,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情绪和需要,不加以理性释放,很容易形成心中块垒。此时,以柔性的目光相对,以柔性的手段相配合,更能与之产生共情,唤起这些青少年学生对教育管理的好感或认同感——“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古人早就对柔性教育作出了最佳解释。
我至今仍记得上小学五年级时的一件事。那时港台剧渐成风气,《万里长城永不倒》等港台剧主题曲在学校风靡一时。但有些教师对此类“靡靡之音”颇为反感,学生只能偷偷哼唱。没想到,有一天,我的班主任居然主动在晨读时教唱了《万里长城永不倒》,并点出这首歌的时代背景和主旨。我们这些孩子唱得那叫一个激动、过瘾。我的这位老师,当年以公开课闻名一时,他的教育理念便是“刚柔相济”。
港台歌曲也好,和学习时光完美“重叠”的世界杯也好,都不是洪水猛兽,因势利导地用好此类资源,更容易走进孩子内心,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达成共识、形成学习合力。前述报道提及,当梅西罚进点球时,音乐厅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男生振臂欢呼,女生鼓起了掌。校长表示:“中场休息时很多学生兴奋地说‘太爽了’,从孩子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热爱和热情,这也是我想从他们身上看到的。”这种“眼睛里的热情”,是学生对未来学习规划的一分信心,也正是教育者理应追寻的一分情愫和力量。
由此,大力推广“刚柔相济”的教育,反对一味强硬的教育管理,颇具迫切性。值得注意的是,柔性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何以如此?只因柔性教育的内核是“尊重”,如果仅有表面的“柔性”态度,而无尊重学生的实质,那么这种教育也会“南辕北辙”,甚至适得其反。有的教育者,以“好言”开始,以“暴怒”终,就是犯了这种错误。
说到底,集中组织学生看世界杯比赛的做法,是教育领域展现的小小改革。我们常说仰望星空,然而,“星空”不止在天上,也在人心深处——梅西和萨卡所奔跑的绿茵场,何尝不是孩子们的另一片浪漫“星空”?
伍里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