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如何留住生源?

  

  图为六安市皋城小学教育集团选派专业教师,在翁墩乡爱国(明德)小学上舞蹈社团课。 本报通讯员 王 丽 摄

  生源流失

  农村学校面临困境

  从去年秋学期开始,家住六安市金安区木厂镇的孩子们有了全新的上学体验:学校门口嵌上了“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北校区”的金色大字,校园里修葺一新的砖红色教学楼在阳光下呈现出崭新的气象。有了省示范高中——六安市毛坦厂中学的助力,原本老旧的学校焕发新的活力。

  就在2022年9月之前,这所学校的前身还是一所农村公办学校——六安市木厂中学。随着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很多农村家长选择让孩子到城区读书。木厂中学生源也开始减少,在校学生仅剩400余人。

  木厂中学遇到的困境,是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农村公办学校发展受挫的缩影。

  “农村公办学校软硬件设施都比不上城市,家长自然愿意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生源的减少让农村学校难以留住优秀教师,而没有好教师,学生又进一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让农村公办学校的发展陷入困境。”毛坦厂中学北校区副校长王为银从1995年开始就一直扎根在乡村教育一线,说起前几年农村学校生源减少的情况,他唏嘘不已。

  为了让农村公办学校焕发生机,让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从2022年8月开始,金安区开始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

  “金安区城区有很多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建成了毛坦厂中学、清水河学校、金安路学校、人民路小学、三里桥小学、梅山路小学、皋城小学、六安新城等8个教育集团,并全部延伸到农村地区,为农村引入名校,由此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愿意选择就近入学。”金安区教育局教育股负责人说。

  均衡教育

  农村孩子就近上学

  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在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北校区大门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都会在校门外迎送学生,这是闻名全国的毛坦厂中学的管理传统。校园管理的升级举措也获得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看到校长站在门口接送孩子,我感到学校是真心重视我的孩子,孩子和老师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在毛坦厂中学北校区门口,一名家长坦言。

  “2022年6月,招生工作正式启动,在毛坦厂中学北校区筹备组正式进驻时,我们每一位工作组的成员都面临着很大的招生压力。怎么获取老百姓的信任,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毛坦厂中学北校区校长邹德鑫告诉记者。

  为了给家长吃下“定心丸”,学校一方面着手硬件升级,修缮校舍、提升环境、改造大门;另一方面,校领导班子和家长面对面交流,并给出了校车接送、教学模式升级、课后服务完善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去年秋学期开学,我们学校初中部和高中部入学总人数近1400人,远远超过往年,给了学校巨大的信心。”邹德鑫说,“我们要留住这份信任,必须努力工作,让家长满意。”

  改善校园环境与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是金安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两大抓手。

  “为了支持金安区乡村教育的发展,毛坦厂中学教育集团遴选了10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来到木厂镇北校区,不仅把毛中的管理经验引入原木厂中学,也让原木厂中学的教师到毛中本部交流,帮助教师成长。”邹德鑫告诉记者,毛坦厂中学“严、细、实”的管理模式被成功复制到木厂镇北校区,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学校运行快两个学期了,在六安城区工作的家长送完孩子也不耽误上班,减轻了家长的教育支出负担,返流学生开始增多,也带动了木厂镇当地经济发展。”王为银说。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集团化办学工作,金安区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建立“集团化”范围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相挂钩;推动城区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教育集团”成立以来,该区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精心组织各类教师培训,促进乡村教师成长成才,各项评先评优和职务晋升指标向乡村教师倾斜,通过搭建教研平台,深化校际课程合作,建立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努力提高每一所成员校的办学品质和师资水平,打造金安好学校。

  提升服务

  社团课程实现共享

  下午放学时间,记者来到了翁墩乡爱国(明德)小学,悠扬的音乐声从整洁的校园里传出。

  “同学们,胳膊要伸直,注意一下表情。”在来自皋城小学舞蹈老师的指导下,20余名学生在舞蹈教室开始社团课程。

  翁墩乡爱国(明德)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离六安城区车程40多分钟。针对该校课后服务课程“开不齐开不足”的难题,由皋城小学教育集团牵头学校六安市皋城小学负责“解题”。

  对于农村学校而言,由于师资紧缺,搞好课后服务是个难题。如何开齐开好课程,破解农村课后服务的难题,努力建成一批成员学校间共享的优质课程资源,这是金安区教育集团化办学赋能乡村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翁墩是剪纸之乡,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校结合乡里的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开设了剪纸社团课。但是在农村学校,缺少音体美专业教师,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兴趣需求。去年秋季,我们加入了六安市皋城小学教育集团,皋城小学给我们每周送一次舞蹈社团课,孩子们可高兴了!”爱国(明德)小学校长李先锋告诉记者。

  在翁墩乡成功希望小学,孩子们在课后跟随老师学习美术。

  “我们学校只有86名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过去因为缺少师资、缺少经费、缺少资源,课后的延时服务仅限于辅导作业,兴趣课程难以展开。”该校校长赵昌盛说,去年秋季开始,该校成为皋城小学教育集团的一员,由皋城小学出师资、出经费,学校终于有了课后兴趣课程。

  “过去,我们依托乡村少年宫和各乡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合农村少年儿童学习成长需求,初步形成了‘一校多品’的办学特色。近一年来,通过教育集团化办学,农村学校又新增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等多种课后服务社团课程,并利用区里创设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类、体育类、艺术类等社团活动,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生活,让农村娃也能享受高质量的课后服务。”金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通讯员 单 姗 记者 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