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首次放归长江
4月25日,来自湖北长江天鹅洲故道的4头迁地保护长江江豚分批顺利放归进入长江干流新螺和石首江段。这是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种群快速发展基础上,我国首次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此举对促进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回升,推动长江江豚保护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江豚野化放归活动现场。(湖北省林业局供图)
长江江豚(简称“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根据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2022年全流域江豚科考,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与2017年的1012头相比,实现止跌回升的历史性转折。与此同时,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繁衍、输出迁地保护江豚逾百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江豚迁地保护种群规模的快速增长,为迁地保护江豚野化放归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中科院水生所通过监测发现,两处放归点附近水域连日来都有野生江豚活动,它们似乎在等候这4头新成员“回家”。
此次野化放归的4头江豚均来自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在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湾故道夹江水域放归的是2头5岁左右的雄性江豚,此前已经过2年适应性训练,基本适应长江自然水域的生存环境。在长江干流石首段蛟子河口水域放归的2头江豚为1雄1雌,分别是13岁和5岁。这两头江豚原在网箱内暂养,此次野化放归过程中,将先对其进行围网隔离、跟踪监测其自行捕食能力后,再引导其回归长江自然水域。
长江江豚野化放归活动现场。(湖北省林业局供图)
当天下午,洪湖放归地工作人员收到江豚信号,随后用手持天线跟踪,发现2头江豚在一起,距离时放点约5公里。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这次为了实现对江豚更长时间的有效跟踪,工作人员对江豚佩戴的无线电信号发射器(简称无线电背心)的工作时间/间歇时间进行了调整,以节省电力(延长跟踪期)和减小设备体积(降低对江豚行为影响),所以水上和陆上每天连续监测到江豚的次数会减少,但是持续监测到江豚的时间会大大延长,需要持续较长期的监测才能充分掌握江豚的移动路线、行为模式和栖息水域,获得的数据更具代表性。”
湖北省林业局副局长夏志成表示,近年来,湖北省林业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和指导相关自然保护区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保护管理水平;同时,按照“共抓大保护”要求,密切与农业农村部门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着力推进长江江豚保护迈上新台阶。下一步,省林业局将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支持相关自然保护区不断提升保护管理能力水平,助力长江江豚保护,争取让更多的长江江豚从迁地保护区回归长江,努力打造“长江大保护”的湖北样板,共同缔造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中国模式。(赵辉 陈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