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降雨间歇抢收抢晒小麦 西安4000多台收割机已到位
省长赵刚主持召开全省防汛工作视频调度会
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密切关注小麦成熟情况和雨情汛情
5月30日,陕西省省长赵刚主持召开全省防汛工作视频调度会,听取各市(区)防汛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赵刚指出,当前我省防汛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今年雨情汛情的严峻性复杂性,在思想上务必保持高度警惕,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加快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准备工作。在预警上务必要靠前到位,持续跟踪天气、雨情、水情和汛情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避险预告,努力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准度,为提前防范应对赢得宝贵时间。在防范上务必要盯死看牢,深入开展洪涝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城市重点场所应急排涝处置,做好农村重点部位巡查巡守,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在应急上务必要细致周全,落实好“防抢撤”“人盯人”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备足备齐应急设备、各类物资、抢险队伍,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在责任上务必要压紧压实,强化各级防指统筹协调和牵头抓总作用,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体系,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赵刚强调,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不误,严防旱涝急转,做好水库调度,科学蓄水保水,更好保障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全省小麦主产区要密切关注小麦成熟情况和雨情汛情,充分考虑降雨影响,周密安排应对措施,加大农机组织协调力度,全力做好应急抢收、烘干晾晒等工作,确保夏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据陕西日报
西安4000多台收割机已调度到位
华商报讯(记者 杨芷瑶)据悉,西安市将在6月4日本轮降雨结束后,迎来夏收全面开镰。目前,西安全市4000多台联合收割机、7700多台播种机已调度到位,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种足种好。
5月31日,西安市召开全市夏收工作暨农机具调度视频会,逐一区县分析研判,制定应对措施。依据各镇街小麦收获进度,充分发挥农机智慧化平台作用,精准调配农机资源,对全市4000台联合收割机、7700台播种机实施动态调度。
指导区县以镇街、村组为单元,细化方案举措,提前做好抢收抢种准备。对地势低洼、降水量大的地块,发动群众尽快排出田间积水,为农机作业赢得时间;对机械能够下地作业的田块,提前安排,落实机械,为抢收做好准备;对田间湿度过大,可能出现芽变的地块,优先调集履带式收割机抢收;对低洼积水地块,设法调用专用收割机实施抢收。
抓住晴好天气,积极协调机关大院、农村广场、房前屋后空地及闲置农房、学校礼堂、闲置厂房等室内可利用空间,为农户、种植大户提供晾晒场地,防止收获小麦发生霉变。充分发挥合作社、收储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烘干设施作用,优先保障小麦种子及时烘干。紧急购置65台移动烘干设备,重点解决种粮大户、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晾晒难题。
陕西南部6月上旬多降雨天气
要抓住降雨间歇抢收抢晒
近期,我国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发生“烂场雨”,导致局部麦田倒伏或被淹、部分成熟小麦发芽霉变。
根据最新预报,预计6月1日陕北、关中多云到阴天,陕南部分地方有小到中雨。2-3日我省中南部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关中、陕南有中到大雨,陕南南部局地有暴雨。我省大部将再迎连阴雨天气,局地雨势猛烈,公众需注意防范能见度降低、道路湿滑等给交通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陕西南部在6月上旬还是多降雨天气,小麦成熟地区要注意抓住降雨间歇抢收抢晒。
西安市气象台5月31日16时发布“三夏”天气预报:6月1-4日西安市维持阴雨相间天气,5-10日以多云到晴天为主。
西安市沿山区县小麦已经开始收获,建议利用6月1日白天降雨间隙,加大人工收获力度,趁尚未发生穗发芽霉变灾害前尽早收获;应用化学调控制剂抑制穗发芽,避免加大灾害损失。建议未成熟的田块积极采取降渍防涝措施,及时畅通田间沟系,确保排水畅通,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穗发芽和大面积倒伏发生条件。
专家建议,成熟小麦要抓住时机抢收抢晾。遇阴雨天气,要趁降雨间歇抢收;收获的小麦湿度较大要抓紧晾干并通风储存,防止霉变。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通讯员 郭杨
西安三日天气
今天 晴转小雨 17℃~27℃
明天 中雨转小雨 15℃~22℃
后天 小雨 15℃~18℃
陕西举行防洪演练
提高水灾害应对能力
5月30日,在我省即将全面入汛的关键时刻,2023年陕西省山洪灾害防御暨水库河道防洪省市县三级联合演练在西安举行。
本次演练由陕西省水利厅、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水务局、蓝田县人民政府承办。演练以西安市秦岭北麓出现大到暴雨天气,蓝田县蓝桥镇未来3小时最大降雨量将超过50毫米,蓝桥镇王顺山发生山洪灾害,灞河流域上游李家河水库泄洪、灞河发生洪水灾害等为背景,通过防御检查、水雨情测报、预警响应、人员转移、水工程调度、河道巡查抢险、解除响应和灾后恢复八个环节,检验了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综合运用气象、水文测报系统,共同抵御山洪灾害,协同开展防御救灾;利用科技支撑,增强水灾害防御的科学性、精准性、系统性、协同性和实效性,最大程度地模拟实战状态,为实战奠定了基础。 华商报记者 权曼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