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材局表示已对「人教教材插图争议一事介入调查」,该事件或将如何发展?
更新:
26日,教育部教材局工作人员称,他们已关注到此事,已介入调查。
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说明:
近日,我们关注到网上有关小学数学教材封面和插图的意见,及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对社会各界好的意见建议虚心采纳,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同时,我们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我们真诚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欢迎大家通过人教社官网的“中小学教材意见反馈平台”和意见反馈邮箱(jcfk@pep.com.cn),对教材提出好的意见建议。您的意见建议将促进我们不断提升教材编研出版水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年5月26日
我有留意到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的问题。但这个事,我不讲,没多讲的空间,教育鸡娃自媒体讲的都差不多。它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相对来说,也不是很重要。
在教育的四个层次上,教材只是最低层次的“器”。就算它出了问题,上面还有术、法、道来做修正。而这都涉及到人,由谁来执行教育之术,谁来制定教育之法,谁来弘扬教育之道,更值得思考。
如果是对的人,是可以做到果断舍弃,且能另寻别的器代替,甚至化不利为有利。当然,教材肯定很重要,一定要做好,只不过人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得多了。
讨论一个既成的、死的器很容易,但评价一个多变的、活的人很难,特别对于自身的正确评价,是很多人都没办法做好的,甚至都做不到。
对家长而言,评价、挑选教材,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大家的眼光应该放在教育之术,教育之法和教育之道上。
如果说错误的教材对孩子有很大伤害,那么错误的教育之道,对孩子就是灭顶之灾了。比起一本不会说话的教材,一个“得理不饶人”的家长才算得上真正的大杀器。
这种教育的歪理,确实是有家长认同的。
所以,当家长们讨论完教材问题之后,是否能再进一步讨论一下教育之术、教育之法、教育之道的问题?是不是思考自己的孩子,需要怎样的合理教育?在整个教育大环境中,每个人可以做些什么,来让孩子们受到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教育?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是不是还要继续从竞争的角度思考教育?最终一定演变成互相伤害的结果。还是转变思想,往合作共赢的方向思考,让教育成为让所有人都受益的一桩美事?
我认为是可行的。以我自己为例,越分享,进步越大;越有心助人,越有人助我。而且,我没有把任何人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或敌人,所以时常处于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可以很平静、很高效地学习、工作,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做出新的成绩。
正如《道德经》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与其和人争长短,争是非,不如自己争气,力争上游。
所以,家长的教育还是要回归自身,思考如何提升教育之术,如何掌握教育之法,如何领悟之道。在此,我能给大家提供四个教育的关键,以便思考下一步。
一、责任心
明确自己和孩子应该干什么,在家里、在单位、在学校、在社会、在自然环境中,都有哪些责任要承担。这个思考,必须放在喜欢干什么、别人在干什么、(外界)要求我干什么之前。
属于自己的责任,就一定不能缺位。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责任越大,能力也越大。
特别家长不要认为孩子的学习、品德、习惯、处事等方面,可以由学校和老师来分担责任,而是必须自己负起百分百的责任。学校和老师只能作为家长整个教育规划和实践中的一个支持手段,也就是工具人的角色。而如何用好工具,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教育实力。
家长应当这么思考:学校和老师教不好学生,甚至学生出了大问题,遗憾一阵子就过去了,很快会被新的学生取代;但对自己而言,遗憾是一辈子的,无法弥补。
二、包容心
对自己,对孩子都要足够包容。或许你不是厉害的家长,甚至可能有很大缺陷,但谁今生今世都是第一次做家长,新手犯错、做得不好,才是正常的现象。不要浪费心力在自责上,而是应当痛改前非,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而言,积极、活跃、冲动是其天生的本性,因此犯错、做得很糟糕更是普遍得不能再普遍了。我自己小时候就是表面乖巧、实际很贪玩的调皮鬼,五岁(虚岁)就偷偷在家里玩火,自己跑去端热水碗淋到脚(还是两次),干了许多让家人操心不已的事。幸好我被包容了,才有后来的变化。
所以,家长要包容孩子的错误甚至不良行为,但要注意及时纠正,也要避免严重的后果。状态很多,变化很大,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三、眼界
要站得高、看得远,要有灵活的思路,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很多事情会随着时间和发展阶段而有所变化,可能变好,可能变坏,是你始料未及的。
不要只是关注某个焦点,还要顾及其它相关的因素,尽量全局地考虑问题。就如从教材插画开始,你要想到全部教材的合理性,甚至到更高层次的术、法、道上面来。
人一旦心胸开阔了,就不会小肚鸡肠,不会执着于眼前的得失,而是会长远考虑。特别要思考,孩子的长期利益是什么。
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四、耐心
要履行责任,要包容,要长远考虑,都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越有价值的事情,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多。你可能要等待比较久,才能迎来成效。在这之间的日子,是比较煎熬的。
有些人可以耐得住寂寞,最终成功。不过多数人都是虎头蛇尾,努力冲上一小段时间,就索性放弃了,或者干一会中断一会,不能连续不断地保持前进的态势。
一切都要快快快,特别着急见效,可说是现代人的通病。
哪怕是个小的生活习惯,至少也要21天才能养成。而学校教育是以一年为单位的长期大事,更别说家庭教育是以十年为单位的。所以,一定要耐心,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这四个关键,汇成一个,就是“基础”。
不要着急,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进步就可以了。于孩子如此,于家长更是如此。
这不是能不能做到的事情,而是必须做到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当家长,就没有第二个选择了。
这条路很漫长,我陪你一起走。
BY 不胖的林较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