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银行:冉海陵任职10年行长或超监管要求

  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A+H股双上市的省级城商行,重庆银行近年来的表现颇为引人注目。

  

  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重庆银行的总资产已超过7000亿元;业绩方面,盈利能力也不断走高,2019年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07亿元、44.24亿元、46.64亿元、48.68亿元;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又同比增加。

  只不过,虽然盈利等数据还在增加,但拆分业务结构来看,诸多业绩指标已经放缓甚至同比下降;与此同时,公司治理和风控合规方面还存在较大短板。

  作者发现,以行长冉海陵为代表的多名重庆银行高管存在同一岗位超长期任职的情况,或有违原银保监会下发的“7年轮岗期限”的监管要求。

  行长副行长等多高管超长期任职,或有违监管要求

  公开信息显示,现任重庆银行行长冉海陵2003年3月加入该行,曾任重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13年4月起担任重庆银行行长,至今已经有10多年时间;

  另外几位副行长及董秘等多位重庆银行高管,同样存在超长期任职的情况。

  据东方财富网上公开的高管简历显示,重庆银行副行长刘建华,自2014年10月起担任重庆银行副行长,至今将近9年时间;

  重庆银行副行长周国华、杨世银,同样也是自2014年10月起担任副行长,至今将近9年。

  即便是高管团队中另外两位副行长,其担任副行长一职的年限也已超过了7年。

  如副行长黄宁,自2016年3月担任重庆银行副行长至今已7年2个月;另一位副行长彭彦曦同样也是2016年3月任职至今,只不过在2018年8年兼任了重庆银行董秘。

  此外,目前重庆银行的副董事长、监事长等上市公司的董监职位人选任期同样已超过了7年。

  一家省级城商行,其如此之多的董监高人员连续担任同一职务长达七八年甚至十多年,这在国内也十分罕见。而这种集体超长期任职,或与现行的监管要求相违背。

  早在2019年12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就印发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对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严格实行轮岗要求,其中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

  上述董事长、副行长等显然属于指导意见所规定的“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范畴。

  对于该指导意见的落地实施,原银保监会在文件中也做了着重强调。“各机构应对履职回避情况进行摸排清理,按照‘管住增量、消化存量’的原则,严禁在岗位调整、职务晋升等环节新发生应回避未回避情形。制定回避工作分步实施计划并严格做好实施。存量任职回避问题原则上于2022年底前清理完毕。

  当然,重庆银行超长期任职的高管是否寻求任职回避豁免,目前暂无公开信息可以佐证;

  至于是否通过分管领域调整规避“7年轮岗期限”的监管要求,作者以为,按照监管要求轮的是“岗位”,而不是分管领域调整。

  目前重庆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团队年龄结构也已老化,如行长冉海陵已年届60,或将到龄退休,另外有两名副行长也已58岁等等。

  主营收入下滑业绩面临考验,多项风控指标恶化

  目前的市场,银行也已赚钱不易,重庆银行同样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超长期服役的高管们能否带领重庆银行突破困境呢?

  从重庆银行的财报数据来看,其面临着主营业务收入连续下滑、多项风险监管指标恶化的问题。

  主营业务收入方面,财报显示,重庆银行去年四个季度的营收都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一至四季度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1.84亿元、35.83亿元、38.9亿元、28.08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2.91%、0.97%、0.61%、15.6%等;

  到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也才略有增长,仅微增1.55%,但这一成绩是在去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大跌13%的基础上取得的,业绩下滑的风险显然没解除。

  如果拆分来看,这种业绩下滑风险或许更严重。财报显示,去年全年的利息净收入为108.08亿元,占总营收的80%,可以说是绝对的收入来源,同比减少了6.8%,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61亿元,同比也下滑了0.97%;

  到了今年一季度,重庆银行的多个收入来源出现了同比大幅下滑。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5.2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暴跌65.23%,投资收益也大幅减少8.62%。

  除了业绩亮起红灯,重庆银行的多项风控指标同样出现恶化态势。

  以资本充足率指标为例,截止到2022年底其资本充足率为12.72%,同比下滑0.27个百分点,在14家营收100亿的城商行中垫底。

  不良率四连升

  重庆银行不良贷连续四年攀升,为上市以来最高。贷款拨备率下降0.65个百分点至2.91%,已接近监管标准2.5%;不良承压的同时,重庆银行合规经营问题也值得关注。不仅因销售业务不合规被重庆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还因委托贷款业务违规等问题,收到多张百万级罚单,共计罚款金额787万元。

  发布业绩后重庆银行又接连宣布两大股东增持计划的消息,4月18日,重庆银行发布关于稳定股价措施实施进展的公告。截至公告日,该行第一大股东重庆渝富资本运营集团以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该行股份205万股,累计增持金额为1478.81万元。

  而此前大股东重庆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增持3494.48万股,占该行总股份的1.0057%,增持变动比例超过1%。

  股东接连增持的背后,重庆银行却出现登陆资本市场十年以来,罕见全年营收负增长。据重庆银行年报数据,2022年,重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4.65亿元,同比减少7.23%,为重庆银行近十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下滑。但同期,重庆银行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48.68亿元,同比增长4.38%。值得注意的是,重庆银行拨备前利润为98.47亿元,也为十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较上年减少13.55亿元,降幅为12.1%。

  从利润表来看,重庆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均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08.08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达80.27%;较2021年相比,利息净收入减少7.89亿元,降幅为6.80%。实现非利息净收入营收规模26.57亿元,较2021年同期相比,减少约2.61亿元,降幅达8.95%。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第三家,西部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2013年赴港上市近十年来,重庆银行一直保持稳定的业绩增速。据历年数据统计,2013-2021年,重庆银行营收规模从58.22亿元稳步增长到145.15亿元,同期,净利润规模则由23.29亿元增长到46.64亿元,连续九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尤其是在2021年回归A股市场首年,重庆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24%、5.43%。

  但是进入到2022年以来,重庆银行就出现了明显压力。分季度数据来看,2022年第一、二、三、四季度,重庆银行营业收入规模分别为31.84亿元、35.83亿元、38.9亿元、28.0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9%、-0.97%、-0.61%、-15.57%。可以看到,2022年以来,重庆银行每个季度的营收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下滑,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下滑均超过10%以上,尤其是第四季度同比下滑达到15.57%,最终导致重庆银行全年的营收规模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

  贷款减值损失减少30%调节拨备覆盖维持净利增长

  虽然营收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且利润还实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重庆银行的拨备前利润为98.47亿元,也是十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13.55亿元,降幅为12.1%。

  从银行监管的角度而言,拨备本身就是指银行业按五级分类标准所提取的风险准备金。而拨备前利润,就是指商业银行在尚未扣除风险准备金的利润,它等于净利润与风险准备金之和。

  由于计提的拨备会直接计入损益表冲减当期利润,所以计提贷款损失拨备的多少对于银行业绩会有直接影响。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银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5.58亿元,较上年减少15.53亿元,降幅30.38%。其中,客户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为35.19亿元,同比减少11.02亿元,降幅23.85%。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101.2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了10.51亿元,降幅为9.4%。

  而贷款减值损失拨备计提的减少使得重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出现较大的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11.19%,较2021年末下降了62.82个百分点。

  作为一项能够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指标,拨备覆盖率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经常被银行拿来使用。通过降低拨备覆盖率,银行将之前“存起来”的部分利润释放出来,有利于提升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增强资本积累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贷款减值损失虽然大幅降低,重庆银行的信贷资产压力却并没有减轻。截至2022年末,重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8.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8%,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也达到重庆银行上市以来最高水平。其中,截至2022年末,重庆银行公司贷款和零售贷款的不良率分别为1.73%、1.3%,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01、0.4个百分点。此外,截至2022年末,重庆银行的贷款拨备率下降0.65个百分点至2.91%,是近5年的低位,已接近监管标准2.5%。

  最后,在合规经营方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以下简称“重庆证监局”)发布消息,近日,重庆银行因基金销售业务存在不合规的情形,重庆证监局决定对其出具警示函。据不完全统计,在2022年,重庆银行因委托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企业、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等连收两张百万级罚单,被罚金额累计380万元。此外,重庆银行还因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违法行为,被央行重庆营管部罚款395万元,张琪等3名责任人合计罚款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