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女博士被指为“学术妲己”,是谁在幕后操作舆论?
仅凭一则来历不明的爆料,便着急把“脏水”泼给两位高校人才,这是对人才的极大不尊重。
又一起学术界的“桃色”新闻,引发舆论广泛热议。
近日,有网友发文《避雷SCU某位g姓的男博导》,该文列数了华南理工大学前博导顾成的“斑斑劣迹”。(图片较长附最后)
相关内容直指华南理工大学的苏艳博士与顾成之间存在“学术不端”“不正当男女关系”的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苏艳博一时“知三当三”,她挤走师母与导师搞在一起。而顾成身为导师,则涉嫌“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转交女博士”,为她留学提供了便利。
从当下网络公开的信息来看,本硕皆在二本院校的苏艳博士,确实在发文方面强的离谱。
她在读博期间发了大量文章,19篇一区,5篇一作,还有一篇nature正刊。这么惊人的成绩,绝不是一个博士在短短几年可以取得的。
但她的博导顾成(据称目前两人已经领结婚证),此前任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却有这个能力。
顾成为1984年生人,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他已经发表了74篇SCI,基本都是高水准。同时还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和NaTURE顶尖周刊上发表过论文,他被认为是天生的“学术优秀人才”。
在苏艳的博士答辩中,暨南大学李丹对她的表现做了详细的点评,指出了她的论文存在诸多问题。他还说了一句十分耐人寻味的话:“我相信顾老师会安排你在高校工作。”
种种迹象表明:苏艳之所以如此“优秀”,是因为她身后有个顾成。
以上基本事实与此前网友的爆料逻辑高度自洽,以致爆料可信度较高。对此,当下舆论震怒:自媒体们纷纷给苏艳冠以“学术妲己”的名号,大做文章,吃瓜群众也纷纷对两人实施口诛笔伐。
然而,事实的全部真的就是这样吗?笔者却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笔者有一个预感:此事件的背后,一双眼睛正在黑暗中注视着当下发生的一切,时而关切,时而窃喜……
第一、 爆料的人员身份神秘。截止目前,笔者未在公开资料找到谁是爆料人。说白了,这就是一封“匿名信”。匿名与实名的区别,太大了。匿名后是躲在背后,想说什么说什么。
还记得前段时间“陈志龙因加班痛骂领导”事件吗?爆料的逻辑、内容高度自洽,但最终却证明是一起自导自演的荒唐闹剧。
事实证明,眼见不一定为实。所以,不排除此事件有人故意捏造中伤。
第二、 爆料的时机不符合常理。不管是苏艳“知三当三”,还是顾成“涉嫌学术不端”,那都是发生了很久之前的事,为什么一切都尘埃落定以后才曝出来呢?
如果事情刚发生就爆出来,会不会更有利于将问题掐灭在萌芽阶段。如果没有被爆出来,是不是有可能“所谓的问题并不是问题。”
更蹊跷的是,此次爆料好像有意置苏艳于绝境,她当前正处于四川大学聘任副研究员的公示关键期。
如果给她戴的“学术妲己”帽子属实,或确实查实此前存在“学术不端”的问题,那她不仅仅此次会被川大拒聘,甚至以后也是前途渺茫。
早不爆晚不爆,在这关键的节骨眼上爆,这个居心让人怀疑。
第三、 主要涉事人员未见发声。爆料称苏艳“知三当三”,这个问题我想只有顾成的前妻有话语权。顾成为什么和其前妻离婚?苏艳到底是什么事实和他走到一起的?两人在一起是否真的涉及师德师风问题?
这不应该是一个匿名账号信口胡诌就能使人信服的,相关当事人的实名发声才有可信度。
第四、 舆论关注的重点有偏差。有人在苏艳取得大量论文成就上大做文章,其实这个并不应该。顾成对其有情意,帮助她发几篇文章那是人之常情,只要是正规途径,那无可厚非。
关键点应在于,这个过程有没有涉嫌侵犯其他学生的权益或其他学术不端的行为。
综上,当下网络公开的信息仅为匿名账号的一家之言,未见相关当事人有发声表态。
如果仅凭此,舆论便把脏水泼给一个公认优秀的学术人才和一个新晋的博士研究生,笔者认为这是社会对人才的极大不尊重。有网友评价:
这些事在美丽国都不算事!为什么在中国这么发酵呢,就是有部分心怀叵测的人煽风点火。让中国的科技人才流失,把所有的真正的科技精英逼走到他们心中的祖国去....让吃瓜群众割裂,对立,就达到目的了。
打仗历来讲究“师出有名”,口诛笔伐更应如此,等真相浮出水面,再批驳不好吗?
有人也许会反问,既然不是事实,那你们为什么不发声澄清?舆论发酵到一定程度,绝不是当事人出面发声就可以正视听的。
无数“被无辜网暴”的事实表明,当下舆论环境并不友好,有一些人不是他们不辨是非,而是他们不想辩是非。
也许对顾和苏而言,最好的结果是川大和华南理工通过调查,及时给他们正名。但说实话,这个问题真的不好说。
最好的结局是:相关当事人可以现身说法,如此便可真相大白。
事件最终处理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理性吃瓜不站队,让子弹再飞一会吧。
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