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彩人生由此开始

  1977年12月10日,570多万从农村、工厂、部队走来的年轻人,怀揣着难得的名额和奋发的意气,奔向考场。最终,27万人在第二年的春天,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也标志着高考的恢复。46年漫漫高考路,浸透了几代人的泪水、欢笑,记录了家国面貌、时代变迁,而你我也都曾是这千军万马中的一员。

  

  每一年都有高考,而高考永远都是热点。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6月7日—10日,在初夏的蓬勃之中,2023年高考如约而至。青岛5万余名考生将在10个考区38个考点,完成为期4天的人生大考。

  “高考,无非就是很多人同时做同一份卷子,然后决定去哪一座城市,最终发现,错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见对的人,而对的每一道题,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是《人民日报》献给考生的话,写满青春的无限可能。少年不惧岁月长,伴随这场大考,又一群年轻人翻开了崭新的人生篇章。

  

  高考,是一场人生大考,也是一次社会大考。为考生送安静、送便利、送健康……教育、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协同作战,也在万众瞩目中交上自己的答卷,为考生保驾护航。对整个青岛来说,这又是一次声势浩大的“全民总动员”。

  正如网友所言:高考时,工地停工了,汽车不鸣笛了,就连大妈们都不跳广场舞了,整个社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考生释放善意。这场全民总动员,只有一个目的——让每一位考生尽皆所能,距离自己的梦想近一点,更近一点!

  “从7点开始,女儿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作家莫言在《陪女儿高考的这一整天》中感慨的说:高考很坏,但没有高考更坏。

  “高考改变命运”的共识并没有因为“00后”的登场而发生根本变化。从学生到家长,从高中到高校,高考的影响力依旧辐射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有46年。时代变了,人也变了。如何完善高考制度,使高考能够更加公平地选拔出优秀人才,一直是常谈常新的话题。

  宏观意义上的高考,与整个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高考是普惠的机会,是改变命运的途径。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高考代表的依然是一个社会的基本面——公平。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决定将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8日,尽管后续又有时间上的微调,但无论如何,高考终于告别了7月的酷暑,而678的谐音是“录取吧”,也给了考生心理的慰藉。

  

  对高考生而言,这场考试的经历是丰富和充沛的,有些人金榜题名,有些人名落孙山,不管哪种结果,这都是一场与少年时代的告别。

  高考其实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成年礼,随着高考成绩的揭榜,有似火的骄阳,有瓢泼的大雨,考生们迎来的都是“盛夏”。

  纵然高考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但未来不取决于任何一场考试,也决定不了今后的发展高度。对高考生来说,分数此刻的确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你的志愿。但一纸试卷装不下你的远大前程,分数只代表起跑线不同,如何创造更辉煌的未来,主动权还是掌握在你手里。

  

  高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新的人生起点。从大学到走上社会岗位,你还会面临更多“考试”,只有不断经历你才会明白,每一段历程,都是独当一面的机会。

  时代会犒劳终身学习者。许多人的学习能力,从高中结束就开始走下坡路,在大学里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也远不及高中。殊不知,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原地踏步就已经是退步,当一个终身学习的人,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毕淑敏在《人生的第二志愿》中写到:人生的选择绝少是唯一的。其实,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高考是对自己的一次再发现,这是面对高考分数的理性选择,也是“发现自己”的新起点。

  高考开始了,考生的精彩人生也拉开了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