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办发文: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观看2次优秀影片

  6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将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此外《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和科普资源重要育人作用,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观看2次优秀影片。

  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制度,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曾撰文指出,针对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教育财政投入效率较低以及存在的地区差异,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制度,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探索更科学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周洪宇建议,促进教育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改善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核心要素教师的质量,结合教师队伍建设相关举措,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教师水平;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供必要而稳定的公共财政经费等。

  记者注意到,《意见》中针对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做了充分部署,明确“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切实落实政府责任,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具体而言,《意见》提出,坚持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提供。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加大对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力度,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办法,依据困难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快实施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

  同时明确,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学校提供安保、食堂、宿管、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服务。加强劳动实践、校外活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服务站点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平台

  《意见》提出,统筹做好面向学生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其中包括加强学生卫生健康服务、丰富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以及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

  加强学校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学生健康档案,逐步实现与学龄前健康档案内容衔接。为学生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科普等服务,有针对性地传授适合学生特点和使用需求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平台,每年发布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数据。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定期筛查评估、早期识别与干预机制等。

  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和科普资源重要育人作用,落实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按规定向学生免费开放政策,有条件的公共体育设施、科技馆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学生开放。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并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和科普活动。创新开展优秀影片进校园活动,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观看2次优秀影片。

  加强学校毕业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就业创业和劳动用工政策法规咨询,发布人力资源供求、市场工资价位、见习岗位等就业信息,为有需求的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践和就业帮扶等服务,开展毕业去向登记。

  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自费出国(境)留学的高校毕业生和因私出国(境)人员提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生活费补贴。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