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入职后才知道,“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哪个更重要
高等教育扩招后,常会给人一种大学生即将“烂大街”的错觉。目前我国共有2.89亿大学生,每年在还以1000万的速度递增,与之前相比,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自然也会适当提高录用门槛,以确保能招录到更多为我所用的优秀生源。
以前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主要是以学历和专业两方面,要是有相关工作经验会优先录取。现在就比较复杂了,专业对口的基础上,不只要看应聘者的最高学历,甚至还要看第一学历。这对于那些高考成绩不理想,后期通过努力逆袭的学生来说着实难以接受。
大学毕业入职后才知道,“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哪个更重要
大学生小亮(化名)上中学的时候比较贪玩,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自己喜欢的学科成绩拔尖,不喜欢的学科却在班里垫底,高考总分竟然连本科线都没达到,勉强上了一所口碑还不错的公办专科。
好在小亮选择的专业恰好是他擅长的方向,读大专期间颇受各位专业老师的喜爱,在大学里才第一次感受到当学霸的感觉。甩开那些不喜欢的学科包袱,他不仅顺利专升本,还考上了当地一所211大学的研究生,后来还拿到了985大学推博的名额。
他的教育经历可以说是大专生逆袭的标准案例,谁都没想到当初的偏科王会成为985博士生。不过小亮在找工作的时候遇到难题,他想留在高校里当老师,结果很多院校都以第一学历不够为由,将他刷掉,毕竟现在就业内卷,高校老师又是香饽饽,网罗众多学霸。
小亮没有灰心便尝试应聘国企,其他人都是本科、硕士学历,他的博士学历很加分,还是985的博士,自然就没人在意他曾经是一位大专生。于是乎小亮得出一个结论,拥有完美第一学历的人,也要努力提升学历。没有完美第一学历的人,更要努力争取最高学历。
在学历不同的应聘者当中,最高学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在高学历扎堆的行业中,大家最高学历都不分伯仲,才会有第一学历之争。二者没有绝对的胜负之分,每一个都要尽力做到最好方有出路。
为啥“第一学历”不被承认,却又是大学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很多大专生和普本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学历歧视的现象,要么被嫌弃学历低,要么第一学历不好。这些学生生怕努力考研后依旧摆脱不了第一学历的阴影,实际上这根本没有依据,完全是在精神内耗。
双一流的硕博研究生因为第一学历被拒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是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全盘否定学历的重要性。像小亮一样调整就业方向,或许就有更适合的自己的岗位出现。
官方已经明确表态,不存在第一学历的说法,呼吁用人单位按照最高学历水平作为招聘的依据。可是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还是经常受到第一学历的困扰,感觉自己的努力专升本、考研,最后努力了个寂寞,难道后天努力就要被否定吗?
高考在所有升学考试中公信力毋庸置疑位列第一,高考成绩也颇具含金量,被视为学习能力的标准。考研和考博的选拔机制与高考不同,看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部分热门岗位上,应聘者最高学历不分高下之时,才会有第一学历的说法,并不是所有岗位都如此。
高考并非一考定终身
努力什么时候都不会晚,高考前能够抓住时机考上好大学自然是好,即便如小亮一般因为偏科等原因在高考吃亏没考上好大学也无关紧要,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学生在大学期间拒绝摸鱼摆烂,全力以赴学习专业课,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就业或升学打好基础,就不会太差。
要是学生把失败的原因推给用人单位,不承认自己学习的时候不够努力、学历不出色、能力不达标,反而说用人单位没有聘用自己是学历歧视,那就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了。
都说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发展之根,社会进步的动力,走到哪里都是香饽饽。华为天才少年录取的都不只是硕博研究生,有能力的本科生也有机会,更何况是其他工作岗位。
学习目的不是为了提升学历,而是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眼界,只有从自身摆脱学历焦虑,才能打破壁垒,走向成功。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第一学历”不存在又挥之不去的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