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报考简介|城市与环境学院
编者按
漫步学科长廊,畅行知识殿堂。或许你倾心于人文世界的奥秘文本,或许你期待科学精神的上下求索,或许你渴望交叉融合、实践理论,或许你仍心意未定,对一切未知充满热情……文理工医,社科万象,在燕园一览无遗。百余年传承,京师大学堂点亮的求索精神前后相继,明亮如初。跟随我们探索北大专业,找到属于你的知识乐土,开启充满挑战与热情的崭新篇章!
院系简介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悠久,学科交叉度高,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秉承北京大学“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发展,贴近民意民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专业人才。
01
悠久的学院历史
北京大学地理学教育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在京师大学堂文学科中设立地理学门,于1929年招收学生。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大调整,原清华的地学系调整到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历史系少数教师一起成立地质地理系。1978年分别成立地理系与地质系。1989年将地理学系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系。2002年将原城市与环境学系与环境科学中心合并成立了环境学院。2007年5月,学校决定将环境学院的两部分分开,原城市与环境学系所属部分成立了城市与环境学院。
02
一流的教师队伍
城市与环境学院有全日制事业编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行政教辅1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64人(含研究员16人),副教授17人(含副研究员1人),讲师3人。
现有师资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1人),中科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特聘教授10人,长江讲座教授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四青”人才22人,以及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和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
03
显著的学科优势
根据美国ESI数据库的基本科学指标,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生态学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根据2022年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北大地理学位列全球第13名,稳居国内第一。环境科学位列第16名,继续保持国际领先的学科优势。同时,学院继续引领国内地理学、生态学发展,地理学与生态学均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生态学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学习、课堂传授为主 -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薄弱两大问题,在教学理念、模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以系列实践教学环节为核心的创新教学体系两方面取得了系统创新成果。改革重点是加强系列实验课和野外教学课,以提升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本科科研和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为目的的社会实践。形成了以实验→实习→实践→科研→论文为核心环节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显著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科研兴趣、交流能力、团队精神和领导力等方面的素质培养。
01
多元的教学体系
学院以“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下设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生态学5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丰富,教学体系完备,可向学生提供理、工、文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推广模块化教学和增加选修课,建立类似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对一导师制度,加强本科生与骨干教师的课外交流,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学生根据志向、兴趣和能力跨专业、跨院系选课。
02
系统的科研训练
学院拥有“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环境与生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结合老师课题或按照个人兴趣选择题目,组织科研小组。除学校的专项基金外,学院还设有专门的科研基金,支持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学院本科生科研成绩斐然,许多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03
广泛的社会实践
学院实施“知行·同行”计划,每年暑假,学院组织约10支本科生教学实习课程团队,师生共计约350人次,开辟俄罗斯、日本实习路线,组织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京津冀城市群等地专业实习实践。已建成26家国内外实习实践基地,搭建好国内外实习实践体系。学院指导学生资助创办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和“林歌”项目,举办地球与环境创新创意大赛,开展环保支教等。
04
多渠道国际交流
学院鼓励本科生短期出国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国际实习等,2015年为38人次,2016年为50人次,2017年为53人次,2018年为68人次,2019年为78人次。学院自2018年开设《一带一路综合实习》,选取高年级本科生前往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不断扩展中)开展国际交流,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学院本科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05
高品质教学成果
城环学院开设近130门本科生课程,其中“中国历史地理”、“世界文化地理”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近几年出版高质量教材20余部,其中《地貌学原理》(第三版)和《世界文化地理》(第二版)入选北京市精品教材,《自然资源学原理》、《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入选全国优秀地理教材。
分流方向
按照个人志愿分别进入环境科学、生态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城乡规划5个专业以及环境健康、国土空间规划2个新的专业方向中进行专业培养。
01
环境科学
围绕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重大需求,设置多个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教学模块,包括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环境毒理与健康、区域环境过程与模拟等。促进学生掌握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其适应在本校及国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并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科研、教学、保护和管理等工作。环境科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环境健康”是与医学部合作开设的交叉专业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环境科学、卫生统计学、生理学、病理学、环境地理学等基础理论,能胜任与环境健康密切相关的环境科学、医学、社会学等工作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
02
生态学
立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的改善、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及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涵盖多个学科(生物学、地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的专业基础,重视实验(包括室内与野外实验)和模型模拟,培养环保、农林业和规划等部门及企业从事生态保护、生态修复、资源开发、生态规划与评估等方面工作急需的专门人才。生态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3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培养掌握地球表层系统运行机制,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能够承担国土整治、水土资源利用规划、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区域开发与资源管理等任务的高级人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4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学习地理学、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及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培养能够承担城市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土地管理等任务的综合性人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土空间规划”是响应国家重大需求所设立的交叉专业方向,旨在培养掌握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从事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领域工作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05
城乡规划(五年制,工科)
培养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与区域研究、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地、景观、旅游、房地产等规划设计及管理的人才。
精品课程介绍
毕业前景
2022届本科毕业生共计85人,其中国内升学65人,占比76.5%;境外深造8人,占比 9.4%;就业12人,占比14.1%。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