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志愿填报在即!未来想做“金领”?精算学了解一下

  原标题:高考放榜,志愿填报在即!未来想做“金领”?精算学了解一下

  2023年的高考成绩陆续开始公布了,填报志愿也提上日程。有一个被称为“金领中的金领”的职业——精算师,不仅人才缺口大,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薪资待遇也令人羡慕,有“百万年薪”的“传说”。

  精算学是个什么样的专业?需要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什么样的学生报考?未来又能走向哪些工作岗位?6月25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相关从业者,一探究竟。

  

  人才缺口大,专业性强

  进入6月下旬,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放榜,一张张喜报传来后,志愿填报也被提上日程。

  有这样一个小而精的专业——精算学,不仅专业性强,人才缺口也非常大。由于超高的薪水,精算师更是被称为“金领中的金领”。

  所谓精算学,是依据经济学原理,运用数学、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等知识和技能,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涉及财务的事件进行量化决策,以保证经营活动稳定和安全的学科。

  精算学的专业性很强,据中国精算师Kenny介绍,精算学专业对课程的丰富度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需要至少涵盖数学、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保险学、精算专业知识等课程。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宁威表示,传统精算学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三大板块,包括数学基础、保险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

  自2016年至今,经教育部批准,我国陆续约有18所高校开设了精算学本科专业,涵盖了国内主要财经类院校,包括北京工商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等。

  虽然开设精算学专业的院校并不多,但是我国对于精算人才需求并不少,行业交流数据显示,国内精算师及精算从业者只有数千人,预计至2027年人才需求将达到4万至6万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提出一些未来需求最为迫切的专业,精算学正是其中之一。

  就业前景广,“千万年薪”也有可能

  就业方向是考生在志愿填报中最关心的话题,精算学专业的学生最后去了哪里工作?宁威表示,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近几年毕业的学生遍布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包括精算岗位、数据分析岗位、统计信息、核保核赔等,此外,也有一些学生选择第三方信息咨询公司、银行等。

  “精算学就业面是比较广的。”精算视觉创始人牟剑群进一步分析,相关学生毕业除了选择保险公司,还有证券行业、金融相关行业,以及相关公司的风险管理类工作岗位。学习精算的学生在做决策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这些都是精算专业可以给学生们赋予的专业能力。

  实际上,精算类人员的需求不仅体现在保险领域。Kenny表示,风控、大数据、咨询、养老、社保等产业同样需要精算类人员。即使在保险公司里,也鼓励精算师走向不同的岗位,运用自己的精算知识及时发现业务机会和经营风险,给到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建议,才能充分发挥精算师在公司的价值。

  不过,牟剑群提醒,虽然当前精算类的缺口相对来说比较大,但是由于保险行业的发展面临瓶颈期,各家保险公司在运营方面没有大规模的扩张,一些精算相关学生就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毕业后的薪资待遇也是考生比较关心的话题。

  王帆(化名)毕业于南开大学精算学专业,目前在北京某寿险公司从事精算相关工作,他向记者透露,一般保险公司精算岗年薪能在12万-18万元之间,部分待遇较好的公司会超过20万元。

  “金领”“百万年薪”“精英”……关于精算师的传闻有很多。如果精算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长时间的磨炼能成为一名总精算师,想获得百万年薪也不是没有可能。年报显示,中国人寿总精算师利明光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68.55万元;中国太保总精算师张远瀚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537.4万元;中国平安总精算师2022年的税前薪酬(税后报酬总额+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更是超过了1200万元。

  挑战性高,想成为精算师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精算学专业非常具有挑战性,想成为精算师也并不简单。

  成为一名精算师的核心与必经之路是通过精算师资格考试。王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要获得精算师资格证至少需6至8年,比传说中难考的注册会计师更难。“科目多、难度高、耗时久”是精算师资格考试最显著的特点。并且,精算专业课余学习的强度会比较大,需要有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规划能力。

  “考试的科目很多,对于聪明的普通人,至少要持续学习5到6年才有可能拿到正式资格。仅凭遥遥无期的高薪梦想很难坚持下来,需要对数学、统计学等提起兴趣。”王帆直言。

  那么,这样充满挑战性的学科又适合什么样的学生报考?Kenny表示,如果爱好数学,对精算专业有浓厚兴趣,谨慎细致,可以考虑选择精算学专业。

  “精算学科属于偏理科的金融应用方向,需要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学术知识;因为需要跟兄弟部门、管理层和消费者沟通,也需要有比较好的沟通能力;学习精算还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长期的经验和长期的坚持。”资深精算师徐昱琛总结道。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李秀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