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北大博士后失联20年,母亲病危仍拒不相见,兄长:这不怪他

  2019年,江苏一则“北大博士抛弃父母20年,母亲弥留之际仍然不肯现身”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

  这则寻找博士儿子的通知,由江苏农村一对名叫王纪生、郭巧娣的老夫妇发出,目的是向社会求助,找到在美国飞黄腾达、20年从未归家探望的小儿子王永强。

  此时的郭巧娣老人已是癌症末期,躺在床上插着氧气管,几次三番挣扎着想说些什么,却根本没有力气开口,让前来采访的记者不自觉心酸。

  

  含辛茹苦培养出一个高材生,却在走出农村、创造事业后抛弃双亲,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遭天谴”的可恨行为。

  这则消息在社交平台传开后,舆论一边倒地谴责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北大博士王永强,“不孝子”、“白眼狼”、“精英教育的渣宰”等等过分的字眼都盖在了他的头上。

  然而不到半个月后,王永强的亲哥哥却突然站出来揭底自己的父母,事情迎来了令人哗然的惊天转折。

  1969年出生的王永强是家中老小,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他的家庭境况并不好,在很长时间里都属村里最贫困的那波。

  

  原本靠着父亲贩卖老鼠药和务农的收入,养活一儿一女已经颇为困难,但天降横祸,大哥在十岁时因突发脑膜炎留下病根,这才有了王永强的出生。

  没有文化又受够了贫穷折磨的父母,在决定生下王永强时,就已经想好了是要让小儿子来肩负养家的重担,来照顾以后也许无法成家立业的大哥。

  因此王永强从记事起,就被当作一个“成年劳动力”来对待,并没有享受到父母的温情和爱。

  江苏地区毕竟地处沿海,教育普及程度较高,因此到了上学的年龄后,村里的干部便来催王永强去学校读书。

  哥哥因为生病无法上学,姐姐也被父母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由,留在家中帮衬家务,到了小儿子王永强这里便无法再推脱,只能让他去上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永强成熟的心智和踏实肯学的努力,让老师们夸赞不已。

  虽然放学回家后他还需要喂鸡、砍柴、给手脚不太灵活的哥哥擦洗按摩,但每次考试王永强总是满分,在课业上从来不曾落下。

  虽然父母不情愿让王永强去上学,但每每听到村里人赞美他考试得了第一名,虚荣心便得到极大的满足。

  靠着父母自私的虚荣心,王永强安然无恙读完了高中,可很明显,父母并不打算出钱送他读大学,与其花费四年去大学里“鬼混”,还不如早早出去打工,成为养活一大家子的顶梁柱。

  早已有了自我意识的王永强,却不想任凭父母的摆布。

  

  “知识改变命运”,是他一直秉持的信念,否则在沉重的家长里短间,没有坚定意志的人,很容易向命运低头。

  高考成绩出来后,他毅然填报了苏州大学,并且以百分之五的优异成绩,获得减免半数学费的优待。

  “大学你要上就去上,别指望家里给你出一分钱的费用。”

  这是王永强父母看到苏州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对他说的唯一一句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有学费减免的政策,王永强却依旧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为了凑齐学费,他不得不在暑假便提前前往学校附近打工。

  

  新生入学后,别人都带着崭新的文具和行李,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只有王永强风尘仆仆的辞去了全职服务员工作,赶在最后一刻参加了开学典礼。

  当同学们利用假期各地游玩时,王永强却在到处兼职,因为父母在看到他并没有被学费难倒后,居然开始反过来问儿子要钱了!

  因此除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王永强还得每月挤出一点剩余,给老家父母寄回去。

  虽然是南方人,可他吃得最多的却是馒头配咸菜,因为馒头比米饭抗饿。

  大学四年的寒暑假,王永强回家的时间少之又少,一来是需要打工,二来也从内心深处开始疲于应付自己的父母。

  

  虽然假期都用来赚钱,但王永强在学业上也从不曾松懈,他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着很明确的认识:打工赚钱是迫于现实,知识改变命运才是不可丢弃的根本。

  大四上学年,他被顺利保送本校研究生,并且拿到了学业奖学金,此时的王永强才终于从四处兼职的困境中短暂解脱。

  得知儿子还要继续深造后,父母大发雷霆,甚至跑到学校把他的行李都搬回了家。

  为了说服父母,王永强提出按时寄回学校每月发放的75元奖学金,这才勉强再次回到学校。

  随后的三年间,他随着与导师做项目,在慢慢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小金库。

  

  麻雀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王永强被自己的导师推荐直博,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随后进入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于1999年被公费派往日本。

  当老家村政府大力宣扬王永强“寒门贵子”的励志人生时,他的父母却并不待见这样成功的儿子。

  一开始寄回家的75元,在后来王永强攻读博士及博士后时,年年“涨价”,一度翻到每月两百。

  在上世纪末,对于一个并没有正式参加工作的读书人来说,每月返哺家里两百元,与吸血无异!

  于是王永强只能拼命地申报项目,学校发放的奖助学金更是一分不差全部寄回家。

  

  每当收到父母寄来的信时,就是王永强感觉自己最悲哀的时刻。

  信中除了开头寥寥两字,敷衍式地询问他最近生活如何,接下来便是各种要钱的借口:有时是家里的鸡遭了瘟病,有时是哥哥的身体又出了新问题,甚至连姐姐出嫁的嫁妆,都让王永强添一份力。

  而在后来王永强哥哥给媒体公布的王永强寄给家里的信中,却从来不见半点抱怨,从来不提自己打了几份工,生活多么不容易,反而是叮嘱还未出嫁的姐姐好生照顾大哥,叮嘱父母注意身体,不要太过劳累。

  出国前往日本前,王永强还给家里寄了五百元,才安心动身。

  如今的五百元,也许不过是两顿饭钱,但在那个年代,农村家庭一年的开支可能才不到一千。

  

  来到日本后的王永强,因为异国的距离而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没有人会因为知晓他的家庭背景而投来同情的目光,他终于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开始经营属于自己的生活。

  此时已经三十岁的王永强,感情生活仍然是一片空白。

  早在国内深造时,他的导师和学校许多教授都给王永强介绍对象,但他不愿自己的另一半和自己一样,受被父母“吸血”的困境的纷扰,所以总是以学术研究还不够精进、无心儿女情长为由推脱老师们的好意。

  到了日本后,王永强手上的项目有了很大的进展,在学术界也积累了较好的口碑,经北大校友圈的介绍,他认识了如今的妻子,两人情投意合,很快就认定了要相伴终生。

  

  经过一番考量后,二人决定在日本举办一个小型婚礼,邀请双方父母和学术界的好友们参加。

  王永强的妻子也是在日本留学的博士,她的父亲更是国内某知名高校的教授,虽然两家从家庭背景上看,确实是王永强高攀,但身为高知的女方父母,却并不介意这些世俗的看法。

  1999年底,王永强致电家中父母,让二老前来日本参加婚礼,也顺便出国旅游见识一番。

  在王永强几番措辞、终于慎重地拨打了家里的电话后,得到的却并不是祝福,而是狮子大开口般的被索要一千元路费。

  且不说妻子早已打点好双方父母来回的飞机,住宿和游玩也根本不会让长辈花钱,真正让王永强寒心的是自己的父母始终只为了从他身上榨取“油水”,从没有过任何亲情可言!

  

  虽然此时的王永强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到处兼职赚取生活费的农村小伙,可一千元人民币,仍然足以抵过他一个人在日本大半年的开销。

  这一次,他明确拒绝了父母的无理要求,只是把机票寄回了家。

  婚礼当天,男方父母并没有出席,父与子之间的隔阂彻底崭露人前。

  婚后不到一年,王永强就与妻子分道扬镳,而导火索正是这对“吸血鬼”般的父母。

  因为大哥的病在接受治疗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父母便想让小儿子给大哥谋个差事,可王永强身在日本,让大哥前来日本就职,与他们夫妻一同生活,肯定是不现实的。

  

  在几次与父母解释了自己的不便后,王永强以为此事就算作罢了,然而半个月后,下班回家的王永强突然听得妻子在卧室啜泣。

  原来是自家父母不知从何处打听到了妻子父亲在高校就职的消息,竟然恬不知耻地带着大哥,去学校里找了素未谋面的亲家公,要求他帮忙解决大哥的生计问题。

  老丈人脸皮薄,便给大哥找关系寻了个保安的工作,可谁知这头脑不灵活的大哥,居然几次三番偷窥女生宿舍,被抓了现行,直接开除,连同给他找关系谋职的老丈人,都受了校领导的公开批评。

  如果不是丈母娘实在没忍住告知了妻子此事,恐怕身在日本的夫妻二人会永远被蒙在鼓里。

  王永强听完妻子的话后,怒不可遏的同时,又觉得一股凉意沁入骨髓,久久不能散去。

  

  他虽然知道自己的父母很无情,却没想能不知分寸到如此地步,而当他打电话回家时,父母竟异口同声的归罪于老丈人给大哥找的工作性质有问题,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何不妥。

  这件事无疑对妻子造成很大伤害,可随后的王永强父母不但没有收敛,反而以大哥为由,隔三差五要求王永强打钱。

  钱不是万能的,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却都需要钱。

  每个月王永强的工资,都要被老家榨去三分之一,夫妻二人规划许久的购置新房和备孕计划,只能一推再推。

  2000年元旦,受够了为钱所累的妻子,终于向王永强提出了离婚。

  

  王永强怀着对妻子深深的愧意,终于明白了自己如果不摆脱原生家庭、摆脱这对“吸血”的父母,他也许一辈子都无法享受真正的幸福,就像如今幸福就在身边,却没有能力留住一般。

  离婚后,王永强迅速整理了日本的一切事务,连夜赶回江苏老家。

  他将所有保存多年的信件、钱包里唯一一张全家福、以及一切和原生家庭有关的东西,都留在农村老家后来修缮的砖瓦房中,随后前往公安局注销了自己的户籍,独自一人飞往了美国。

  这是父母二人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小儿子,临走之前王永强还给了二老一张银行卡,里面有着他积攒了许久的三万块钱。

  

  原本以为王永强只是去新的地方谋求发展,不多久就会重新联系家人,可接下来的20年里,王家父母却再也没有盼来小儿子的任何消息。

  二十年后,母亲郭巧娣病危,临终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想见见小儿子王永强。

  可当舆论一边倒的责怪王永强“白眼狼”时,那个“含辛茹苦送读”的父母、“飞黄腾达却抛弃家人”的儿子,却都是两个老人凭空编纂、与现实完全相反的故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从头至尾了解一切的大哥,终于再也无法忍受镜头前装模作样的父母,而当他将真相告知媒体时,人们也终于知晓原来王永强的选择是被逼无奈。

  换做任何一个有同情心的人,都无法作出圣母般的模样,继续对王永强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2019年元旦,好心的网友从美国的社交网站上找到了一个与王永强同名同姓、而且诸多信息都吻合的美籍华人。

  记者在辗转多方联系上王永强后,询问他是否会回老家看望母亲时,王永强的答复却只有简短的七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