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区位提升发展地位 南通平潮产城融合打造科技创新区
门前的沪苏通大桥上,每天3万多车流来往于长江两岸;境内的南通西站,每天70多趟高铁动车驶往全国各地;地铁1号线,每天凌晨开始从这里驶发奔向南通主城区……高速、高架、高铁、地铁、水运等构筑起的现代化综合性交通体系,正成为南通城市西北门户重镇——通州区平潮镇的最大发展优势。
近年来,依托持续提升的交通区位优势,平潮镇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南通沿江科创带建设,以全新定位打造科技创新区,筑牢南通跨江融合发展的“桥头堡”。6月27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跟随“奋进的通州”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采访团来到平潮,到企业、访民生、看园区、进农村,沉浸式感受平潮镇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每年投入研发经费2亿多元,建成通州区唯一的国家级研发中心,先后获得260多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0多项。”在海星股份研究院,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一件件行业领先的产品、一块块闪亮的荣誉奖牌、一张张凝聚创新智慧的专利证书,展示着海星电子在业界不俗的实力。
位于平潮镇研发产业园内的海星电子,是国内规模和技术双领先的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生产企业,连续26年入选“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近年来,随着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企业产销规模、技术水平、产品品质等位列国内同行前列,客户遍及全球各大主流市场。目前,总投资32亿元的海星电子高性能电极箔项目总评设计已完成,预计今年三季度开工建设。
产业转型、创新攀高,和苏州一江之隔的平潮镇,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溢出效应”,助力企业向“高精尖”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焊接机器人……在位于平潮北工业园区的舟舰科技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正在紧张运转,一套套光伏生产装备陆续成型。这家企业,几年前的主要业务为传统的钣金加工,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瞄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公司业务果断“换代升级”,在平潮镇新上马新能源装备生产项目,引进全新智能装备制造生产线和涂装线,可年产光能发电设备600余台套,产品全部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配套。
平潮镇镇长陈永刚介绍说,平潮镇规划建设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区,其中核心区面积5平方公里,立足“科创产业集聚高地、中心城区西部门户”的定位,重点培育壮大电子元器件、智能装备、科技服务三大产业集群,通过产业提质带动品质提升,塑造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流的城市品质和完善的功能配套,是打造科技创新区的基础性工程。已经建成并将于7月底交付的亦陶佳苑安置房项目,建成套数902套,可安置近300户搬迁户。小区内楼宇错落有致,绿化长势喜人,距地铁站也不远。“建筑品质和商品房没有两样,物业管理交房即进驻。”当地负责人介绍说,近几年,平潮镇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总建筑面积379万平方米,房源近3万套。到明年,在外过渡的群众基本上都可搬入新居。
洋气的建筑、一流的师资、先进的理念……开办不久的南通州外国语学校已成为南通基础教育界的后起之秀。这所坐落于平潮镇的民办非营利性国际学校,办学层次涵盖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成为平潮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配套工程。据了解,平潮镇还将在近三年建成一批文体设施和绿地公园、新农贸市场以及惠民停车场等民生配套设施。
“历史上,平潮就是一座伴水而生的古镇。如今作为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北桥头堡,这里再度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黄金交汇点’。”平潮镇党委书记张卫忠说,作为通州区“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翼,立足建设科技创新区的新定位,平潮将全力打造“产业科创要素集聚区、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城、宜居宜业宜创首选地”,全面翻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郭小川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