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青海海东市:生态实现多个“前所未有”

  中新网青海海东市7月2日电题:黄河上游青海海东市:生态实现多个“前所未有”

  “黑色硅铁走廊”成为“桃花生态走廊”、母亲河畔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化腐朽”为“奇特”……参加全国主流媒体青海海东行暨“乡村振兴看海东”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连日来走访中国生态大省青海省的“东大门”海东市,感知当地近十年来的生态蝶变。

  “黑色硅铁走廊”成“桃花生态走廊”

  

  图为航拍民和县境内的湟水河流域“桃花生态走廊”。

  “我们站的这一大块区域,曾经被大家伙调侃为‘黑色硅铁走廊’。”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林草站站长朱军虎对参加全国主流媒体青海海东行暨“乡村振兴看海东”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说,通过湟水河流域重点区域综合整治绿化工程,这里已经成了“桃花生态走廊”。

  何为“黑色硅铁走廊”?

  朱军虎介绍,当地矿产资源丰富,上世纪末,因地进展起来一批硅铁厂、镁厂等,生产效益着实不错,但因为污染较大,厂区附近便形成了大家伙口中的“黑色硅铁走廊”。

  何以形成“桃花生态走廊”?

  2018年开始,在海东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民和县实施了湟水河流域重点区域综合整治绿化工程。其中包括投资1.72亿元的原民和镁厂拆迁地绿化工程和投资1449万元的湟水河沿岸桃树绿化项目。

  拆除原镁厂区内废旧厂房110幢6.65万平方米、硬化路面6.45万平方米,厂区外农房34户、厂房4家……累计拆除湟水河流域废旧厂房41家47万平方米……这样的整治力度,在当地少见。

  朱军虎介绍,原有落后的硅铁厂自然被剔除,一些大型的厂区搬迁进了工业园区,而在上述覆土绿化区域,按照“融植被,合四季”的绿化构思,共栽植桃树、油松、青海云杉等各类乔木5.92万株,丁香、榆叶梅、连翘等各类灌木3543平方米,花卉18.76万平方米,草坪20.47万平方米,营造出了“桃杏争春,彩妆四季”的美景。

  

  图为工作人员在“桃花生态走廊”内浇水。

  民和县林草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计划通过乡村振兴、产业补助、项目建设等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民和县的湟水流域桃源长廊,让民和县城周边达到“满城见树,满目桃花”的效果,成为名副其实的“桃花故乡”和“天路桃园”。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海东市撤地设市十年来,当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5年开始监测的89.7%,提升到2022年的92.6%,十年累计完成国土绿化752.2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的32%提高到2022年的36%。

  湟水河畔污水处理厂:“化腐朽”为“奇特”

  浑浊不堪的每日约3.5万吨城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系统后,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最后排放至湟水河及尾水人工湿地……此时,水质清可见底。

  在黄河上游最大支流之一、被誉为“青海人的母亲河”的湟水河畔,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污水处理厂正24小时不间断上演“化腐朽”为“奇特”。

  

  图为航拍海东市乐都区污水处理厂。

  海东市乐都区污水处理厂位于乐都区洪水镇河西村虎狼沟以西、湟水河以南地块。

  “如果这些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进湟水河,最终汇入黄河,那就会对下游用水构成生态威胁,也可能对下游水生生物造成致命性的损害。”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厂长赵生君说。

  因原有污水处理厂满足不了乐都城区及沿线城镇的需求,2017年5月,乐都区污水处理厂投运第一组2万吨处理系统,2020年9月投运第二组2万吨处理系统。

  主体生化处理工艺采纳“氧化沟”工艺,深度处理工艺采纳“混凝沉淀+纤维转盘滤池”工艺,消毒工艺采纳“紫外消毒”,臭气采纳“生物除臭”工艺,污泥处理采纳“机械浓缩脱水”工艺……见证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运全过程的赵生君对先进工艺如数家珍。

  “虽然我们是一个不起眼的污水处理厂,但我们在做利国利民的大事。”赵生君不无骄傲,“虽然岗位平凡,但工作意义重大。”

  

  图为海东市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局部。

  天蓝、山绿、水更清。记者从海东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该市所有河流干流、支流年均水质均达到目标水质;17条河流26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特别是湟水河出省断面从2013年的V类提升到2022年的III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