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新高考选科上经历的痛与后悔,希望你不要重蹈覆辙!

  湖南今年是新高考元年。此时的高一学生正处在选科的关键时期。

  除了高考和志愿填报,选科怕是家长和孩子在高中时期最为重要的事了。

  因为它关键而重要,慎重一点是应该的。

  我接触的数十位高一家长中,有部分却轻松写意地很!

  有的就是下班后听说孩子要选科了,就在饭桌上,你一句我一句效率奇高地敲定了,似乎打个草稿都是对纸张的浪费。

  有的家长是在逛商场的时候和孩子边买东西,一遍高高兴兴地得出了一个“3+1+2”的选科结果。

  还有身在外地的家长,一通电话就解决了孩子的选科问题。当我了解到这些的时候,很惊讶、很错愕。

  那种场景是怎样的呢?孩子喜欢物理,ok当然要选;孩子对政治感兴趣,加上;还有家长对孩子说:你长大了,这个事,你自己做决定吧!

  嗯,就是这么粗暴简单!如果我们能将菜市场卖白菜的劲头用在孩子选科上,那也不至于显得如此草率。

  (图:选科不合理后在知乎咨询的网友)

  作为升学规划师,我想说一句:选科不需要花钱,但比千百万的投资还应该斤斤计较,还应该用心。

  如果我们锁定了所要选择的科目,就坚定下来,不要做其他考虑。如果还不能十分笃定,那么就要好好思考一下,到底要选哪些科目,以免后悔。因为一旦开班,学校教学计划可不会因为我们没选好科而按暂停键的。

  从湖南目前高二(去年上半年还是高一)的家长反馈的数据来看,“后悔”两个字特别显眼。高一下学期中段成为同学们改选科目的高峰,高二上学期初段改科的也不少。不管如何,都是以单科替换为主,为什么呢,因为没人希望追两门落尾的科目。

  为此,这些改选科目的学生,必然承受更多的学习压力。高中不同于初中啊,每个科目的知识量都不小,连贯性、系统性都很强。

  通常三五天不上课,就不容易跟上了。所以改选科目的同学,都老老实实上了补习班。

  去年有一个家长说她小孩选择了纯理科,在高一下学期期末的时候改选了一个科目,将化学替换成了地理。因为孩子高一上学期还不错的化学成绩,到了下学期,已经一塌糊涂了,补习了一段时间,也无济于事。于是家长和孩子商量并决定改选地理这个孩子本身兴趣很高、成绩还行的科目。去年的暑假,孩子就在地理补习之中度过了,其中酸苦难以言喻。

  当然,这并非个例,在中国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知乎上,一搜“高中选科后悔了怎么办”或是“高考选科选错了”,就能找到面对选科同样纠结、后悔、犯错的同路人。他们是新高考试点省市的“学长学姐”们。(北京、山东、天津等地学生)

  知乎上有一个北京考生对“高考选科你后悔过吗?”做了回答,点赞好几百,评论上百。

  大概情况是这样的,2020年的高考,她考了568分,北京实行的是3+3,所以她选考科目选择了化学生物和地理。当时考虑的是这些科目自己成绩相对好一些,直到高考结束,她的成绩都很稳,没有大进步,也没有什么发挥失常。

  结果填志愿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她所感兴趣的理工类的专业“土木工程、计算机、自动化、人工智能、电力”都要求选物理。于是她退而求其次,在化学、医药、生物、材料、农林、医学等专业中选,因为这些专业对所选科目的要求相对宽松一些。

  当她和家人商量了一番后,决定选择临床医学,并根据自己的分数确定了“山西医科大学”,不过很快她发现自己又被排除在外,因为该专业要求选择“物化生”。多方限制下,她去了北京本地的一所学校,专业也由临床医学改为了材料化学。

  这一经历对她而言简直是血淋淋的教训,这不止直接影响了她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学习生涯,也影响她一生的的职业规划。

  她说自己最初的职业规划就是当一名临床医生,而学了材料化学的她,因为对专业无感,最终在教师这一岗位上安顿了下来。

  在文中告诫那些想要报考医学专业的同学,选科一定慎重,一般来说,如果选择纯理科“物化生”可以覆盖全国99%高校的医学专业。

  这样的结果是怎样造成的呢?选科这么重要的事情,影响这么深远的事情,那么多人后悔的事情,原因总要分析一下,解决方法也总要思考一番的。

  以专业覆盖率作为选科唯一标准

  从之前我们获得的长郡中学下发的一些选科资料来看,一般是两类,一个是政策类,就是新高考的政策分析,一个是选科的分析。

  我尤其想谈一下后者,因为校方十分强调“专业覆盖率高达多少”,家长们咨询的时候也最先问这个问题,了解这个覆盖率没问题的,但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我们只会被一个专业录取。

  所以慎重的家长在交流过程中,反复的说:我希望我小孩的选科能匹配自己喜欢的专业类型,而非大而全的高覆盖率。毕竟弱水三千,所取一瓢尔。以前文所说的北京考生为例也足以说明这点。

  八省联考前日已经进行,预计四月份,湖南就会进行模拟志愿填报,高一的家长如果还没关注,真希望大家去留意一下。那些将专业选择留给志愿填报才做考虑的考生,第一道坎就是所选科目能不能符合自己所选高校专业的要求,而非多少分。

  我的看法是,以孩子和家长都认可的专业为导向进行选科。如果自己也不知道所喜欢和适合的专业,那么就去做个学业测评吧,因为这么多专业,忙于学习的孩子是不可能去了解的,就算孩子有喜爱的专业,也并非就一定合适,去年一些本科生挂科太多,直接被开除,其中原因最重要的就是选错了专业。

  据北京那边传回来的数据显示,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中,80%选择了大数据测评,而湖南这边才刚刚开始,可以预见的是,后悔选科的人不在少数。另外家长们可以多了解一些选科和志愿填报的消息,家长对于小孩的价值绝不只是在于解决吃喝拉撒,即便做不到学习辅导,总有些我们能够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做。

  完全根据兴趣来选科目

  有一位长沙本地家长咨询说,我小孩再选科目中,喜欢政治,但地理成绩更靠前,要如何选择呢。最后这位家长和孩子商定选择地理。一是因为选择地理不影响自己目标专业的选择,二是因为地理成绩明显更有优势。选高分科目在高考中能够多拿个6分7分,就能选择更好的学校,目前该生没有改选科目的想法。

  大家发现没有,在目标专业确定的情况下,兴趣不能作为唯一的选择维度。有时候感兴趣的科目与更高的分数之间,不是挂等号的。

  选科的时候,我们确实要考虑分数,有了专业选择做导向,再来看自己所选组合的各个科目的成绩,毫无疑问,越高的越好。

  写到这,我的看法是,当然要选高分科目,但要以高考为导向,而高考在两年多以后,所以不是选过往最高的,也不是目前最高的,而是相对而言又高又稳定的科目。当然,这个选择是向目标专业看齐的,目标专业是选科的大前提。

  目标专业如此重要,就像一道数学难题的第一个步骤,不能有错。最合理的做法是,答题结束以后做倒推,从答案反推答题的第一步。选科也可以这样做,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从所选科目反向核查专业。比如某学生选择“物理+生物+地理”组合,可以通过大数据筛选出满足该条件的院校和专业。

  前面已经说到了大数据的使用,对于选科而言,那些比湖南更早进行新高考试点省市学生们的选科经验值得学习。

  他们使用大数据分析,科学地避免掉入一些选科大坑,先从目标专业的选择开始,这样可以避开那些自己根本不可能选择的专业,将目光锁定在2到10个专业选择上,然后再做选科分析,做到科学合理,而减少遗漏和错误,避免在志愿填报时出现那些学长学姐们的酸苦经历。

  【本文由升学678规划师周老师撰写,大家有高中升学选科需求的,可以私信,也可以关注wxh“潇湘升学在线”咨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