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暑节气保持阳气旺盛的同时预防疾病?
原标题:如何在小暑节气保持阳气旺盛的同时预防疾病?
俗话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季进入炎热阶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节气还没到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但是也能感受到天气逐渐炎热。
素有:“热在三伏。”的说法,小暑节气开始进入三伏,三伏天处于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且闷热的时候。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小暑节气时,温热的风开始出现,蟋蟀在田野里鸣叫,老鹰开始在空中翱翔。
小暑节气的三侯描述的是小暑节气的物候特征,反映了夏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同时,这段话也提醒人们在小暑节气时要保持身体健康,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受到高温的影响。
所谓:“无病三分虚。”小暑节气炎热,人体消耗大,人们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疲倦、口渴、心烦意乱等症状。中医认为,小暑节气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易受损的时期。
因此,在小暑节气应当采取一些消暑的养生方法,以帮助调节身体阴阳平衡,缓解不适症状,提高身体免疫力。
小暑节气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及时补充水分。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蔬菜、水果等,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强的食物。
在我国北方有头伏吃饺子的说法,饺子是一种开胃解馋的食物,更是中国传统美食,故有在小暑节气吃饺子的习俗。
在我国南方,则是有“食新”的习俗。“食新”指的是把新打的米和麦等磨成粉,制作各种面饼、面条等与亲朋好友分享着吃,既是分享对丰收的喜悦,亦是对未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此外,“食新”是由五谷杂粮制作,有增强食欲、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小暑节气过于炎热,不易过于激烈的运动,应当进行一些较为柔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避免在炎热的中午进行。
《灵枢·百病始生》中记载:“喜怒不节则伤脏。”小暑时节,天气变化大,人们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因此,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因情绪波动过大而影响身体健康。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在小暑节气,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针对夏季常见的不适症状,如感冒、中暑、腹泻等,可以使用一些具有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功效的中药,如金银花、菊花、枸杞、麦冬等。
小暑节气是夏季的重要节气,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刻。在这个时节,运用中医古法艾灸养生,可以帮助人们驱除体内湿气,缓解疲劳,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下面是适合小暑节气养生的艾灸穴位分享:
1、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大椎穴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可缓解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
2、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艾灸中脘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效,可缓解消化系统疾病和疲劳。
3、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艾灸神阙穴具有温阳固脱、健运脾胃的功效,可改善肠道不适和女性妇科疾病。
4、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命门穴具有补肾壮阳、益气安神的功效,可改善肾虚、腰痛等症。
5、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艾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和胃、疏经通络的功效,可缓解疲劳和消化系统疾病。
夏日炎炎,很多人喜欢喝冷饮解暑,但是要注意,暴饮冷饮会影响肠胃功能。特别是在饭后立即喝冷饮,会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在中医中,小暑节气是很重要的养生时期,在小暑时节做好艾灸,可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