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篡改孩子高考志愿后,女孩患上抑郁症,家长的控制欲太可怕

  原标题:母亲篡改孩子高考志愿后,女孩患上抑郁症,家长的控制欲太可怕

  母亲篡改孩子高考志愿后,女孩患上抑郁症,家长的控制欲太可怕 从211到二本师范,父母替我选择未来

  高三女生取得超本省一本分数线几十分的成绩,本应顺利进入她心仪的211大学。但没想到,家人竟在高考录取系统关闭的最后一天,将女孩的志愿偷改为二本师范。

  从心仪的211大学变成二本师范,知道真相后的女孩当场崩溃。此后半年,女孩始终无法从家长偷改志愿的阴影中走出,最后被医生诊断为重度抑郁。

  

  “上大学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个人生的原点”

  类似这种家长偷改孩子志愿,最终酿成悲剧的情况并不是孤例。在视频网站B站上,也有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填报志愿时与家人产生的观念纠葛。

  B站UP主“梓彦-”《因为这个,我的志愿报废了》的视频,提到当年的高考分数并不理想,但他依旧想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院校。然而,因为高考的失利,梓彦失去了填报志愿的话语权。父亲的一句:“你考得就这点分,和我谈什么自主填报志愿?”就让他无法辩驳。在等待录取的那段日子里,他只能反复问父母:

  “如果是我选的志愿,我后悔,你们大可指责我嘲弄我。如果是你们选的志愿,我后悔,我不知道那天来了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UP主梓彦因为志愿的遗憾,绕了更多的弯路去成为真正的自己。虽然他经过努力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但他依旧觉得,当年的志愿填报对他和父母间亲情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然而在他视频930多条评论里,我们看到了不少有着相同经历的人,类似的悲剧却还在上演。

  他们有的被父母篡改志愿后两代人隔阂加深,有的孩子选择离家出走,还有更多人被迫放弃理想的院校,自觉十年寒窗一场空,在往后的人生中独自面对无尽的迷茫和痛苦。

  

  父母替孩子决定未来,弊大于利

  在中国,高考志愿是事关无数个家庭的大事,在父母长辈的经验和孩子们自己的选择中,总会产生巨大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是代际问题的必然表现、是两代人观念的割裂,其中也暗藏着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

  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还没有能力对志愿填报做出正确的选择,于是很多强势的父母会以爱为名,替孩子选择高考志愿,更有极端者则会通过篡改、权威压迫等方式让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

  但许多惨痛的悲剧告诉我们,父母霸道地干涉孩子的选择,最终可能弊大于利。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家长也有人生经验指导,那填志愿到底该听谁的?

  其实有很多信息平台就有类似指南和建议,比如越来越多的父母和考生会上视频网站B站,通过高校教授、学长学姐、志愿填报专业人士等第三方客观的干货分享,获得了全面的信息和帮助。

  梁永安:“如今专业的替代性很强”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们还没有进入社会,很多想法过于“理想”,他们还不知道物质对于生活的重要程度,所以在志愿填报中都会替孩子会优先考量未来的职业待遇。

  但B站著名UP主、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在 《选错专业误一生?填志愿要避开哪些坑?》视频中,给准大学生的建议提到觉得,如今这个时代与过去已经大不相同。我们已经从一个追求温饱型、追求小康生活的时代,转向了一个追求更多精神多样性发展的阶段。并且在这样一个时代下,对人的要求也同过去大不一样。现在的专业、行业替代性都非常强,从就业价值来说,职业发展更多要看一个人的发展潜力,而不是大学就读的专业和院校。

  高考志愿的填报在重要程度上可能比高考分数都重要,直接影响考生的人生规划,就像梁永安教授认为的,上大学是社会化的开始,而选专业是学生第一个需要自主完成的生命选择。面对成年前后的重大人生选择,他建议父母有提供建议的权利,但最终的选择权一定要交给孩子。

  

  黄平:“唤醒你内心的激情”

  著名B站UP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平也通过B站志愿专题视频《中文系学生要学什么?未来能做什么?|我的志愿》中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希望同学们在报考志愿时,一定要先唤醒你内心的激情,要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去思考你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黄平也希望家长能明白,如果没有内在驱动力,任何事情如果仅仅靠外在的利益诱惑,一个人是不可能走的太远的。选择志愿,联系这个志愿与未来可能产生的物质回报,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听听孩子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才可以让他们以内在的驱动力,面对未来人生的各种挑战。

  

  整合多元信息,科学填报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的选择权最终还是要交给孩子,但孩子们在做出选择前,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通过多元的信息平台,去了解更多的专业前沿知识以及各种志愿填报的关键信息。

  在B站,著名UP主“取景框看世界”在今年高考季就联动了各专业的从业者,推出了“高考志愿填报系列视频”。在他的专题栏目中,累积推出超13个大类别学科、超90个专业的详细解读。其中包括各个专业的学习规划,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毕业后的薪资水平和就业待遇等,这些专业填报的指南向视频播放量累计超千万。

  除此之外,目前在复旦大学就读博士的他还自建了一个专业信息共享网站——框框大学。这个网站中涵盖了1881所大学、965个专业,共汇总了7000多条专业前辈们对于本专业的真实感受和建议。不仅如此,他还以直播的形式与考生和家长“面对面“进行志愿填报的深度咨询分析。

  仅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该网站访问量已达45万,帮助无数学子和家长找到志愿的方向。

  

  类似专注于专业选择填报指南的UP主,B站还有很多。比如“大明白选专业”主页里涵盖了全专业硬核解读和对比,“问问大象”则在B站做志愿陪跑,帮考生们选专业。

  此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名校学长学姐“走姨Zozoey”、“在下小苏”等一众UP主,在2023年高考季,都给考生们提供了专业选择和志愿报考的方向参考。

  将选择权教给孩子,相信他对未来的判断

  我们可以理解家长对于孩子志愿填报的焦虑,但类似开篇“家长篡改女儿志愿,导致孩子患上重度抑郁”的悲剧的不能在重演了。

  每个人最后都会自己面对自己的人生,即使是家长也不可能陪孩子走到最后。大学志愿是人生社会化的一道必修课,孩子们要在这里学会自己规划人生,而家长要学会相信孩子、学着放手。

  不要让高考志愿筑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墙,也不要让盲目的志愿选择带来遗憾,更不能让家长权威去压制孩子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对他们最大的爱与鼓励。

  只要更多家庭可以抓住填报志愿的黄金期,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并在多元的信息平台上得到更专业、更有效的报考指南。那么这些信息不仅可以让更多家庭弥合代际问题,也可以让孩子的志愿选择更加理智、更加可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