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丨华怡心理云测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

  

  手机成瘾是一种新型的行为成瘾,指的是个体对于使用手机的过度依赖和难以控制,导致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受损。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放1.2万余份问卷对多地9~15岁中小学生展开分层抽样调查。

  调查发现,拥有自己独立手机的中小学生达48.56%,而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主要用途为娱乐类项目的占比达到了61.75%。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也针对“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现象”开展深度调研,访谈了103位家长,发现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以男生居多,占比93%,最小的11岁,14~17岁的占比最多。

  在危害后果中,打乱未成年人的作息和饮食、性格脾气大变、学业受损、视力下降、身体健康受损等问题较为突出。

  这说明手机成瘾已经是现阶段中小学生的常见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身体和社会问题,比如视力下降、颈椎病、睡眠障碍、沟通障碍、社交恐惧等。

  

  那么,如何判断学生是否有手机成瘾呢?有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呢?

  今天,小辰给大家介绍一款专业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对手机使用的依赖程度和成瘾风险的量表.

  由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教授基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有关成瘾的诊断标准编制而成。

  量表共17题,经过了严格的信效度检验和标准化处理,可以有效地评估个体的手机使用情况和成瘾程度。

  适用范围:青少年

  测试时间:约需5分钟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涉及手机使用的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四个维度。

  每个题目都有五个选项,分别代表从不、偶尔、有时、经常和总是。量表采用5点李克特计分法,从不记1分,总是记5分。量表的总分越高,说明手机成瘾程度越严重。

  而这4个维度的主要表现和部分有关试题为:

  1. 失控性的表现

  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而不能自控,比如每天使用手机超过6小时,无法按时完成学习,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情,试图减少手机使用时间但是失败,对手机使用感到内疚或羞愧等。

  

  2. 戒断性的表现

  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出现挫败的情绪反应,比如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感到焦虑或恐慌,手机没电或者丢失时感到沮丧或愤怒,不愿意将手机关机或者调成静音等。

  

  3. 逃避性的表现

  利用手机逃避孤独、焦虑等现实问题,比如在感到孤独或者压力大时用手机与别人聊天或者玩游戏,用手机来改善情绪或者自我安慰,用手机来避免面对困难,填补空虚或者无聊等。

  

  4. 低效性的表现

  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的效率,比如在上课时玩手机而分散注意力,因为玩手机而导致作业质量下降,因为玩手机而导致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视力下降或者颈椎病等。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可以用于对青少年和学生等群体进行手机成瘾的筛查和诊断,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机成瘾评估工具。

  而目前,计算机化的应用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于标准化的测验,已经无需自己根据计分规则进行评分。

  心育通SaaS系统结合“AI+大数据+精神心理医学”,构建智能分析算法和识别模型,内含150+专业量表库,由国内知名高校,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心理学权威专家联合研发。

  从心理健康、情绪、压力状态、职业、心理动力、家庭、心理能力等维度,为各阶段学生专属定制,以雄厚的专家力量、丰富的经验保证产品专业化,为不同团体提供专业团测以及个人测评,信效度有所保障。

  平台支持云端更新和自定义测评量表导入,同时,可对测评人员进行电子化档案管理记录,便于学校掌握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状态。

  做到了多维度、多模式、多量表,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心理测评需求,真正的让心理普查更快捷,让心理老师工作更方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