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公孙龙子《指物论》指向物理学大统一理论,心外无物

  【原文】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解释】万物莫不有所指,而所指并非为万物的实相。公孙龙这一篇文章一开头就把要点给讲出来了。凭着前面两章和这一句话,已经能够知晓,公孙龙已经是得道的了,已经明心见性了的,他已经传承了孔子的心法了的。

  古代有句很有名的话:指月之指非明月。圣人看到月亮,想用手指指给我们看,可是我们顺着手指看过去,什么都看不到。我们就会觉得是不是被骗了呢?当然根器可以的人,就不会有任何的怀疑。大多数人由于看不到月亮,所以把手指当成了月亮本身了,把这个手指抓得死死的。我们会把白马当成马的实相本身,会把光子当成光的实相本身,会把波粒二象性当成光的实相本身。

  指月的手指这个比方适用性很广,语言、文字等也都是指月的手指罢了,并不等于实相本身。数学、物理理论和公式也是指月手指罢了,只是描述宇宙的工具罢了,并不是宇宙实相本身。

  

  【原文】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

  【解释】天下如果没有所指,物就不可以称之为物了。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一匹马,如果人眼睛不去看它,它就不会显现什么颜色。如果不去观察,不会有大小和高矮等这些形状的概念。如果不去观察,心不动,马也不会动,即使千里马飞驰而过,也不觉得马在动。正所谓飞矢不动。风不动幡也不动,仁者心动。如果我们不去观察,光这匹跑得最快的马都是不动的。既然光子不动,光子质量就为零了。宇宙由光子构成,心不动,宇宙的质量就为零了。一匹马,连名字都是人给起的、无大小、无高矮、无颜色、无动静,如此还可以称之为马吗?所以说,如果无有所指,外物就不能称之为物了,马不能称之为马了。

  既然万物都离不开所指,如果没有所指就看不到。如果没有手指,我们也看不到月亮。如果没有语言文字,我们也无法表达对道的理解。如果没有语言文字,我们也无法说马。当然可以用另外一个字来指向马。《道德经》中讲,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这也是说的这个意思,要离语言文字相。既然万物都离不开所指,而物就等同于指吗?这两者是不相同的。

  波粒二象性是手指,指向光的实相,这两者有指向关系,但是不能说两者是相等的。白石、白马都是人心中的影像而已。人去观测光,才有了光子。光子也仅仅是影像而已。

  

  【原文】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

  【解释】所指,这个是天下所没有的,也就是说是虚无的。如同镜中花、水中月。比如白马这个是所指,白马是人眼睛看马的实相,两者共同作用的产物。这个本来是虚幻的。手指去弹琴弦,手指对应于心,琴弦对应于外物实相,而琴声就是所指。所指如梦如幻。白马这个词也是人给起的。

  外物,天底下实际存在的东西。白马的实相是无颜色的,只有人眼睛去看的一瞬间才有颜色。光的实相本身不是粒子,只有人去观测光的时候,才有了光子。外物的实相是存在的,但是白马实相无颜色、无大小、无高矮、无快慢。

  把天下有的东西,等同于天下无有的东西,这样是不可以的。天下有的东西是马的实相,天下无有的东西是白马,白马只是存在于人的大脑当中。白马不能等同于马,所以说白马非马。光子为天下无有的东西,电子也是天下无有的东西。但是光子、电子有对应的实相,这个是存在的。只有人去观测光子、电子的实相,就会无中生妙有,就有了光子和电子。

  【原文】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解释】天下无有所指这样的东西存在,而外物的实相不可以称之为所指,两者是不能等同的。白马这个是所指,是指向马的实相。白马和白马的实相是不能等同的。

  既然说外物实相不能等同于所指,难道不需要所指吗?

  如果没有所指,外物的实相根本就无法知晓。外物的实相必须要借助所指而显现出来。外物实相为阴,而外物所指为阳。语言文字虽然是所指,虽然不能等同于实相,但是还是离不开的。经典也是由文字组成的,也是指月之指,如果没有指月之指,我们也很难知道道为何物,也很难知晓真理。所指只是过河的工具罢了,如果过了河,就没有必要背着船了的。

  虽然说数学、物理理论和公式,只是所指,但是如果离开所指,离开这些工具,我们无法去很好的描述宇宙的运行。

  【原文】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

  【解释】天下无指。天下无所指,所指都是虚妄不实的。白马为所指,然而这个所指却是虚妄不实的。人的眼睛去看马的实相,光波照在马的实相上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人的眼睛接受到了光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0%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