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提前批招生“遇冷”?现在考生家长不好忽悠了,原因很现实

  985高校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一批全国重点大学,曾经的全国高分学生崇拜985高校。只要能上985院校,什么专业都可以录取。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大家在高考中接受大量的科普知识,逐渐变得理性。他们摒弃名校的传统思维,选择211高校的王牌专业,不会选择985高校的冷门专业。

  高考不是终身考试,但高考志愿不仅关乎未来四年的学业,更决定了职业生涯的起点和方向。愿每一个高考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无悔的选择。

  

  清华北大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天花板,也是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些学生要上清华北大,宁愿复读也不退而求其次。

  按理说,清北两所学校不应该为招生发愁,而应该互相竞争更多的优质生源。当各高校招生办和招生组的志愿者在各地高交会上做宣传时,只有清北招生办在高考主场“斗智斗勇”。没想到清北也有完不成招生计划的一天,竟然出现在征集志愿的名单上。

  北大提前批招生“遇冷”?现在考生家长不好忽悠了,原因很现实

  

  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另外,高考生及其家长不愿意上双非院校和专科,似乎只有考上一本院校,才算真正的大学生。还有一些考生更是雄心勃勃,热门专业和一线城市缺一不可。正因为如此,北大招生遇冷更是让高考生和家长感到意外。

  近年来,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就业前景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并没有盲目的考大学,而是明确了参加高考是为了打好就业基础。学校再好,专业不好也很难实现就业。对口岗位少,考编都只能考三不限,竞争激烈,岗位含金量低。

  

  这也造成了很多名牌大学的冷门专业无法完成招生计划。这些高校会“放大招”,把一些比较难的专业放在提前录取批次,然后可以优先“截”走一批考生,在普通批次录取的时候再调剂一批,差不多就完成招生计划了。

  之前很多盲目想上名校的考生都被“坑”了。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们有笑有哭,甚至有的考生宁愿复读也不去读那些冷门专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今年考生吸取教训,避开高校挖的坑。高校提前招生自然会迎来寒冬,北大也未能幸免。

  

  学校招生组完成计划,学生为了自己的未来,都没有错,但是网络打破了信息鸿沟,高考生越来越理性,知道如何选择对自己的未来更有利。一位网友总结,今年的高考学生和家长都不好糊弄。这完全归功于张雪峰。

  张雪峰不看好的四大专业,今年集体降温

  今年不仅是北大提前批,还有985高校的“强基计划”也出现断档,锦鲤鱼的高考出了很多,四川大学录取了485个文科生。这都和大学专业两极分化有关。除了往年的天坑专业,今年不被张雪峰看好的四大专业集体降温,足以说明其影响力之大。

  

  新闻专业,张雪峰因为一句“学新闻学家长就把学生打晕”,而和新闻学教授结下梁子。教授们谈论的是行业的发展,而张雪峰思考的是学生的未来,孰是孰非。再加上川大新闻研究生张薇的地铁事件,这个专业在山东的排名下降了3607。其他很多985新传专业也下降了4000-6000。

  小语种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火热,未来必然取代单语专业的出路。北大的小语种专业不仅降低了录取分数线,甚至出现在征集志愿名单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排名下降了两万七千多,德法日等小语种也遇冷,更别说那些稀有的小语种了。

  土木工程专业,几年前,这是一个热门的工作。在过去的两年里,它已经成为了毕业即失业的专业。对口实习岗位工资也就几百元。应届毕业生要么考研,要么跨专业就业。就连东南大学的土木交通专业今年也降到了590,同济大学降到了629,广州大学更离谱,最低排位比去年暴跌15万,453分考生捡漏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很多985学校都把这个专业列入了提前录取批次,没有人报考,足以说明这个专业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中财、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等高校再次将该专业列入补录名单,像唐尚珺这样的考生,宁愿放弃,也不选择这个专业,着实令人扎心。

  写在最后

  难怪张雪峰遭到许多大学教授和官方媒体的抵制。有网友担心,如果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报冷门专业的学生会成为烫手山芋,热门专业的内卷化会加剧,不利于社会的均衡发展。

  

  张雪峰老师之所以这么受考生和家长欢迎,是因为他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官方口中的专业介绍,只有优点没有缺点,非常不接地气。只有把现实的一面展示出来,学生才能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报考方向,避免盲目上大学。

  今日话题:你认为大学热的两极分化和张雪峰有很大关系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