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议“中青年就业”,应加强技能培训

  转自:经济日报

  近日,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等机构,在京举办“2023年二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会”。

  来自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政府、高校、企业的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言,围绕“宏观经济及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4050就业”等议题,就“中青年就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专家表示,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不容忽视,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中青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需要通过积极就业政策在宏观政策工具箱中位置的调整,促进就业改善。

  ↑在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烹饪实训车间内,学生们在进行面包制作。张开虎摄(中经视觉)在此次会议上,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委会发布了《中国青年就业报告:现状、问题及对策》,对青年就业属性、就业现状特征、就业趋势、失业原因和解决方案做了深入分析。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的困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认为,加强对大学生的分类指导,提前介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一些信息优势,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激发就业者的创新创业潜力,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帮扶;加强技能培训,增强高校自主性,解决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合理认识自我。

  目前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力度较大,但对非应届毕业生的16-24岁青年的就业帮扶相对薄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周广肃认为,青年群体初入职场,其劳动权益易受损害,加强权益保障应是青年就业政策中的重点之一。相关政策要从反对就业歧视、健全维权机制等方面精准施策,营造公平和谐的就业环境。

  上半年与青年就业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中年就业危机。此次会议上发布了另外一篇报告《防范4050失业风险》。我国4050群体就业总体上比较稳定,但失业率下降并不意味着就业情况改善,因为有一部分劳动力退出了就业市场,不在统计范围内。报告认为,4050就业人员重复性、可编码等工作属性使得他们更容易受经济周期和技术性失业危机的冲击。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陈云研究员表示, 4050人员过去主要指经济体制转轨期国企下岗职工中大龄劳动者再就业群体。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迭代带来了新的变化。解决4050群体的就业问题,要特别重视解决“机会增加、能力提升、权益保障、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问题,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各类就业歧视,鼓励企业吸纳4050人员就业,并做好兜底保障;以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大对劳动者求职就业和技能培训公共财政与资源投入力度,促进劳动者就业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就业。(经济日报记者?敖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