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

  在实际计算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不喜欢上计算教学课,他们觉得计算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点,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每次考试计算占的比重都比较大,而学生也很容易在这一块失分,很多时候,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归结于粗心大意、马虎。其实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表现。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

  一、要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学习效率也会高一些。在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完善,还可以制作一些计算小游戏、小程序。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课间操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

  二 、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

  逐步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 学生有了坚强的“计算意志”,计算速度以及正确率都会有所提高。可以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老师经常叮嘱学生每天要坚持练习口算、笔算,每天5到10分钟左右的练习。现在班上学生每天的计算训练已成为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要把计算教学融于情境创设

  在计算教学中,老师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当下学生特点,运用适当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老师也会根据教科书主题图的特点编一些童话故事作为背景或者根据生活实际改编成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如在教学“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采用小猴下山的故事引入后,接着创设学习情境:猴妈妈把小猴摘回来的8个又红又大的桃子放在桌上,小猴们看见了,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叫嚷着:“我要吃桃子!我要吃桃子!”猴妈妈说:“别急,别急!你们每个都有2个。”小朋友,你知道这8个桃子能分给多少只小猴吗?能很快地帮猴妈妈分好桃子吗?利用自己的小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交流你的分法。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很自然能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经历亲身参与新知的形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的学习的积极性。

  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首先要看清题中数字,低年级学生中容易在计算时看错数字,尤其在列竖式计算时容易把数字抄错。做题时要学会去核对:一是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一次;二是竖式中的数字和横式中的数字核对一次;三是竖式上的得数与横式上的得数核对一次。其次要认真审题。引导学生看到计算题不要急于动手去做,先动脑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接着在计算时要认真,字迹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规范。例如学生书写潦草不规范时容易把“6”和“0”混淆,自己有时候都会忘记自己写的到底是哪个。最后一定要学会检查。部分学生认为答案算出来就了事了,或者去检查也就是敷衍了事看一眼就过了,所以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养成检测的习惯,还有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尤其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养成。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阶段,都应重视计算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训练。

  (邵阳市大祥区祥凤实验学校:陈喜华)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