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何删掉《卖油翁》最后一句,他有何深意,编者到底在担忧什么?

  原标题:为何删掉《卖油翁》最后一句,他有何深意,编者到底在担忧什么?

  《卖油翁》是我们初中课文之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其实在哪个时候教育我们的都是一些人生之中的道理,很多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对于这些人生道理都是不屑一顾的名等到人生发展到成人之后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开始看待的时候只是当成了一个历史故事,并没有让我们看到完整的文字,等到看到这篇文章最后的几句话的时候,才会明白其中深邃的含义。

  作者欧阳修

  卖油翁这篇课文之所以被选入到课文之中,自然是有他的深意的。据说当年对于这篇课文入选是有着一定的争议的,因为这篇课文的写作时代距离今天已经很远了,从北宋到现在差不多1000多年的时间,许多古文词汇语法和今人已经不相通过,当代古文学家尚且不能熟练的掌握使用古文写作编撰清史,更不用说让一群初中生却使用自己那微薄的古文功底阅读宋代文章了。

  作者欧阳修更是宋代早期文学家,这个人在北宋享有巨大的名声,曾经一度作为了北宋整个天下的文坛首领,留下的名篇文章也是相当之多。他在文章之中主要表达的就是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做官时候体现出来的对于国家天下的远见到今天为止都是相当清晰的,所以他从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到了知识的积累,认为文章写作这种事情就是靠着熟悉多练而成就,一些天才人物这是老天爷赏饭吃的。

  从欧阳修的名声和成就之中,其实我们最为熟悉他的文章不是卖油翁,而是《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之中所体现的精神好像是比较符合那个时代的审美,一个功成名就的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带着一群人去游山玩水,他们前呼后拥的那种盛世景象在何种时代都是被追捧的,但卖油翁之中所体现的似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华夏王朝数千年以来的士农工商阶级固定的一种看待观念。

  欧阳修此人当然是属于皇帝贵族之下第一层次的高级官员,那个时候的高级官员其实就是属于士这一类阶层了,而士之下的则是传统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靠着这些农民的辛勤劳动才为他们创造了奢侈浮华的生活,但这些高级官员到底是如何看待这些底层的农民的,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历代文人之中很少提到,但这一次的北宋欧阳修却是在自己文章《卖油翁》之中借他人之口说出了自己心中最为真实的想法,这才是本文的难得可贵之处。

  卖油翁之中的道与法

  卖油翁之中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就是说陈家一门三进士,是整个地方的名门望族,他们在后辈子弟在练习射箭的时候因为命中率很高所以沾沾自喜,这个时候家门口刚好走过一个卖油的老头使用自己熟练的手法将油从铜钱大小的孔中倒进容器之中,这一幕让练习射箭的陈家子弟震惊不已,相比较之下自己那薄弱的射箭技术在这等奇技面前似乎不值得一提。所以就虚心的请教卖油翁高超技术是如何练就的。

  卖油翁的回答其实也是相当的诚恳,并没有说什么花架子,只是说自己熟能生巧,因为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从事这个行业,经常去做倒油入桶。文章之中今天我们看到的结尾是将陈家射箭的技术和卖油翁倒油入桶的技术相提并论,实际上就是现代人的一种平等观念,但古代人的观念却不是这样的,现代教育以熟能生巧作为结尾是起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作用的,希望我们读书做人做事都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在一个领域取得高超成就。

  但在欧阳修那个时代和他的全部文章之中,实际上都不是这样的,《卖油翁》这篇文章之中最后一句叫做“此与庄生所谓解牛矽轮者何异?”欧阳修的这一句话实际上就已经体现了他的态度,那就是当时的他是看不起卖油翁这些人的,等级观念强烈的存在他的心中,陈家子弟射箭技术和卖油翁都是因为熟练所以高超,但因为陈家是官宦子弟所以就必须高人一等,而卖油翁在哪个时候不过是一个低劣的平民甚至都不如罢了,所以技术再高超也得不到高级文人的重视。

  《卖油翁》这篇课文之中的高超之处就在于这个道和这个法,所谓的道揭示的是几十年甚至数百年都不变化的东西,封建社会之中的等级观念就是数千年都不变的大道。但后来人选择这篇课文的时候删除最后一句隐而不漏,却又是将最完美的法则彰显给了我们后来的学生,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和世界上的一切不仅需要理论支撑,更多需要的是自己动手实践去操作,唯有经历过了千万次重复之后才会有后来的高超技术,这是变动的法。

  总结

  古人的文章是需要我们去阅读的,传统文化是需要我们去继承的,过去的那种极度分化是不可取的,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不进行舍弃的话也是不行的,这样的国家是难以取得长足进步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像入选《卖油翁》这篇课文一样进行合理的舍弃,在继承的时候将一部分不适合的内容隐藏起来,隐藏的同时不进行毁灭,这样做到之后就可以让后人更加全面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内容了,通过古今对比看出差距。

  责任编辑: